偶成小轴山水寄仰山长老熙晦翁

南山每独往,问讯西隐楼。

清阴蔼乔木,天风忽凉秋。

归舟溯平湖,遥见仰山月。

月色如德人,万古光不灭。

素练不盈尺,写此千里心。

欲知相忆不,明月是知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前往南山的宁静之旅,以及在途中所见之景的细腻感受。首句“南山每独往”,简洁地勾勒出诗人独自漫步于山间的画面,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自在。接着,“问讯西隐楼”则引出了对隐居之所的向往与探寻,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归宿的意境。

“清阴蔼乔木,天风忽凉秋”两句,通过描绘树木的浓荫和秋日的微风,渲染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敏感与思考。

“归舟溯平湖,遥见仰山月”描绘了诗人乘舟返回时,远眺湖面,只见一轮明月高悬,与山峰相对应的景象。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

“月色如德人,万古光不灭”将月色比作品德高尚之人,寓意着永恒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赞美与追求。而“素练不盈尺,写此千里心”则以月色的纯净与广阔,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宽广,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了深远的情感。

最后,“欲知相忆不,明月是知音”一句,巧妙地将情感寄托于明月之上,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或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明月作为知音的角色,能够理解并传递这份情感,深化了主题,增添了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99)

马臻(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虚中。宋亡后学道,受业于褚伯秀之门,曾隐于西湖之滨

  • 字:志道
  • 籍贯:钱塘(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54——?

相关古诗词

题李安忠画雪岸寒鸦图

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枒摧朽铁。

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

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

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

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长激越。

妇女衣襟便佞舌,始得金笼日提挈。

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

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

形式: 古风

题画杂诗六首(其一)

岸水依痕钓艇间,炊烟几处出芦湾。

西窗正是斜阳好,一带泥金抹远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画杂诗六首(其二)

月华如水天如空,苍烟远树涵秋容。

笔头墨尽意不尽,参错云山三四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题画杂诗六首(其三)

数点寒鸦水绕村,几家茅屋掩柴门。

白头溪叟归来晚,自把渔舟系柳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