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三吾的《湘南杂咏三首(其一)》。诗中,诗人以大厦比喻国家,暗示大厦并非仅凭一人之力可支撑,暗指当时贤才未能及时发挥作用。"不缘天上云龙会,谁解湘南蚌持",形象地表达了对人才未得重用的遗憾,将国家比作湘南的蚌,期待有识之士能如同云龙聚会,共同振兴国家。接下来两句"垂翅夕阳鸿去远,游神华表鹤归迟",借夕阳下大雁远飞和华表鹤迟迟不归,寓言贤才流失,国事日非。最后,诗人提出"争如沤鹭忘机好,依旧无心在水湄",认为不如像鸥鹭那样无机心,自在水边生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向往。整首诗寓言深沉,表达了对人才与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