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十首(其二)

山居复何事,卧听松涛喧。

先人有敝庐,亦在涧东偏。

高榜出层云,正对罗浮山。

罗浮去虽远,神往复神还。

时逢采药人,箕踞松下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居住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通过“山居”、“松涛喧”、“罗浮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

首句“山居复何事”,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隐士在山中生活的状态,似乎在询问自己,又仿佛在向读者提问,引人思考隐居的意义。接着“卧听松涛喧”,生动地描绘了隐士在山中静卧,倾听松涛的声音,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壮美,也暗示了隐士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先人有敝庐,亦在涧东偏”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祖先留下的旧居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生活方式的追忆。这里既有对传统的尊重,也有对自然生活向往的情感流露。

“高榜出层云,正对罗浮山”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山峰突兀的画面,高悬的牌匾与远处的罗浮山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进一步强化了隐逸生活的意境。

“罗浮去虽远,神往复神还”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与罗浮山距离遥远,但心却早已飞越,神游其中。这种超越时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心灵的自由。

最后,“时逢采药人,箕踞松下言”描绘了偶遇采药人的场景,他们或许在松下交谈,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见闻。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暗示了隐居生活中的偶然相遇和交流,增加了生活的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心灵的自由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389)

张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字:廷实
  • 号:东所
  • 籍贯:广东南海
  • 生卒年:1455—1514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十首(其三)

有客远方来,值此秋菊开。

貌古韵更古,人物疑无怀。

与我说竟日,意合无少乖。

我因问动止,略述渠所栖。

闻言惊叹久,隔此如云泥。

我有龙唇琴,愿公为调谐。

弹罢各一杯,宾主花间迷。

再拜再问公,兹去何时回。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十首(其四)

海天碧万里,三山落中隅。

云水隔千里,欲进无一涂。

扁舟不可泛,高车不可驱。

中有一仙翁,寿可千岁馀。

还入松脂林,结此丹霞居。

形式: 古风

和陶饮酒十首(其五)

取我一斗酒,对花斟酌之。

人生如转烛,为乐当及时。

不见古之人,念兹而在兹。

行藏各有分,奚为自怀疑。

从今至老死,冰霜善自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饮酒十首(其六)

清流多乱石,白云满青山。

山中敛膝坐,竟日无一言。

醉来已失我,闲极忽忘年。

述以五字谣,取适非取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