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怀玉之越谒秋房使君

纷纷人海中,有客面如铁。

前日方游吴,今日又走越。

一身天地间,行役劳岁月。

问子去何为,岂是事干谒。

往访蓬莱翁,欲换诗仙骨。

此行遇故知,茂林有清樾。

元龙百尺楼,千钧引一发。

妙年负壮志,三军不可夺。

不见韩致光,虎须手曾捋。

不见烛之武,虽老更奇崛。

一杯壮行色,肯作儿女别。

朔风正凝寒,柳已不堪折。

赠子一枝梅,掉我三寸舌。

临风语未终,长江橹声发。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人潮汹涌的世界中,有个客人面色铁青。
他昨日还在吴地游历,今日又匆匆赶往越地。
独自一人在天地间漂泊,辛劳岁月只为奔波。
我问你此去为何,难道是为了求官求职?
你要去拜访蓬莱仙翁,想换取诗人的仙骨。
此行偶遇旧识,在茂密树林中有清风凉亭。
元龙豪气冲天,一发之力可牵动千钧。
年轻时怀抱壮志,无人能撼动你的决心。
未曾再见韩致光,他曾捋虎须的英勇。
也未再遇烛之武,即使年老依然奇才横溢。
一杯壮行酒,你不愿做儿女情长的告别。
北风吹来寒意,连柳枝都难以承受。
我赠你一枝梅花,却苦于无法言尽离愁。
话还未说完,江上的船桨声已起。

注释

纷纷:形容人多杂乱。
面如铁:脸色严峻。
游吴:游览吴地。
走越:前往越地。
行役:远行劳顿。
干谒:求见、求官。
蓬莱翁:传说中的仙人。
清樾:清凉的树荫。
元龙:指陈登,三国时期豪杰。
壮志:伟大的志向。
韩致光:虚构人物,象征英勇。
烛之武:春秋时期智者。
壮行色:送别时的豪迈气氛。
朔风:北方寒冷的风。
掉:使动用法,使……掉落。
三寸舌:比喻话语的说服力。
长江橹声:长江上的船桨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仲弓送别友人怀玉前往越地拜见秋房使君的情景。诗中通过写怀玉在人海中面色如铁,频繁的行程显示出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他想去拜访蓬莱翁,期望能借此激发诗才,与故知在茂林清荫下相遇,显示出对友情的珍视。

接着,诗人赞美怀玉年轻时怀抱壮志,如同元龙登楼,豪情万丈,即使是面对艰难险阻,也无人能动摇他的决心。诗人还提及韩致光和烛之武两位历史人物,暗示怀玉也有类似的英雄气概,即使年纪增长,依然充满奇崛之气。

在分别之际,诗人以壮行酒激励怀玉,表示不愿流于儿女情长,而是在朔风中赠以梅花,寓意坚韧不屈。最后,诗人的话语还未说完,江上的船桨声已经响起,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急促和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既展现了怀玉的个性特质,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待。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沈鍊师归武夷(其二)

焚香礼象纬,步虚声摩空。

升真古洞天,依稀五明宫。

宝珠如黍米,悬悬太虚中。

鍊师于此时,金丹满炉红。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沈鍊师归武夷(其一)

仙骨久已蜕,尚遗空石函。

白云最深处,猿鹤情相谙。

松花饥可飧,渴饮寒泉甘。

招邀武夷君,清风资玄谈。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送季同归龙泉

天寒犹客路,行李况担书。

唤醒江湖梦,归寻水竹居。

词华须近古,剑气欲凌虚。

好趁功名会,言诗特绪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梅臞三山

曾共梅花约,论心到岁寒。

如何倾别酒,独自上吟鞍。

药裹留馀剂,诗囊有近刊。

怀人眇云际,频展墨龙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