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一)

托身在何所,茅屋聊相依。

苔藓积行径,松萝带斜晖。

临流叹鱼跃,冲霄羡鸿飞。

飞跃各有适,吾今岂无归。

柰何拙生理,不免寒与饥。

贫者士之常,此事安足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寓居简陋茅屋的生活情境,展现出一种淡泊自适的人生态度。首句“托身在何所,茅屋聊相依”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接纳,将自身寄托于朴素的住所。接下来的“苔藓积行径,松萝带斜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出清幽宁静的氛围,暗示诗人内心的恬淡。

“临流叹鱼跃,冲霄羡鸿飞”借鱼跃水面和鸿雁翱翔,寓言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向往自由和高远的理想。然而,“飞跃各有适,吾今岂无归”又表明诗人明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贫困,也并不妨碍内心的归宿感。

最后两句“奈何拙生理,不免寒与饥”直面生活的艰辛,承认自身的贫穷,但诗人以“贫者士之常,此事安足悲”表达出对贫穷的豁达态度,认为这是读书人应有的常态,不值得过分悲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贫士自比,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苦时的坚韧和超脱,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君子风范。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二)

静观万物理,澄心坐南轩。

落英已满地,新蔬复盈园。

夜庭来明月,晓屋未炊烟。

轮蹄寡来往,简编复穷研。

君子能固穷,吾遵宣父言。

请看七十子,谁如回宪贤。

形式: 古风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三)

伯牙古贤士,高情寄孤琴。

子期匪常流,听之乃知音。

寥寥千载下,斯人安可寻。

浊醪谁与共,偶尔成独斟。

夷齐去云久,清风良足钦。

我今知所归,安此固穷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四)

百步见秋毫,自昔称离娄。

未能若斯人,夙志那得酬。

酬志岂在目,心明万物周。

万物各有托,贫穷复何忧。

黔娄没已久,举世无与俦。

九原如可作,吾心安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五)

中心嗜编简,外物非所干。

家贫欣有子,身轻喜无官。

咏彼伐檀什,不能安素餐。

所以辞禄归,甘此饥与寒。

仁义存我心,长有好容颜。

富贵如浮云,悠悠讵相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