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表弟王复翁赴武陵教谕

汉朝最贵文学掾,况遇明时早及瓜。

乡国几年工取友,诗书累世克承家。

斜飞聊展天南翼,逸兴应随海上槎。

闻说秦人遗迹在,更寻渔父问桃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在汉代,担任最高文学官职的人极为尊贵,更何况是在这个清明的时代早早地任职。
他在家乡辛勤结交朋友多年,家族世代研读诗书,传承家业。
他展翅飞翔,仿佛要飞到天的南边,心中的逸兴似乎会随着海上的木筏漂流。
听说秦朝的遗迹尚在,他还想寻找渔夫,询问关于桃花的故事。

注释

文学掾:古代官职名,负责文学事务的官员。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及瓜:古代官吏任期满一年,谓之'及瓜',意指任职期满。
工取友:精心结交朋友。
海上槎:古代传说中海上漂浮的木筏。
秦人遗迹:秦朝留下的遗迹。
渔父:捕鱼为生的老人,象征隐士或民间知识。
桃花:可能暗指桃花源的典故,代表隐居或美好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瑞为表弟王复翁即将赴任武陵教谕而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王复翁的赞誉和期许,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首句“汉朝最贵文学掾”以汉代对文学人才的重视起笔,暗示王复翁的文才之高,堪比汉代的文学掾官。接着,“况遇明时早及瓜”进一步强调了王复翁所处的盛世,表明他有早年得志的机会。

“乡国几年工取友”赞扬王复翁在家乡多年,善于结交贤良朋友,显示出他的社交能力和人品。而“诗书累世克承家”则强调了家族的文化传承,暗示王复翁有着深厚的学识根基。

“斜飞聊展天南翼”运用比喻,祝愿王复翁此去如同鸟儿展翅南飞,前程似锦。最后一句“逸兴应随海上槎”借用典故,期待他的才情能像随海上的木筏漂流,带给武陵新的文化气息。

结尾“闻说秦人遗迹在,更寻渔父问桃花”则寄寓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兴趣,以及对王复翁探索和传承地方风土人情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闲适与诗意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充满祝福又富有哲理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表弟的深情厚谊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重过钟潭寺月湾有诗次韵

五年三到此,门径怪频移。

绝壁何年树,空廊异代碑。

微澜生古濑,浮翠拥修眉。

煮茗谈时事,山僧总未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除夜哭仲孙概(其一)

阶庭皆秀发,念汝独敦庞。

处事怯藏勇,临机智若戆。

痛渠二竖恶,何日片心降。

砚席凝尘满,依然在北窗。

形式: 五言律诗

夏五寄赵菊东

溪堂相望一百里,音问相疏十五年。

眼底浮华俱已矣,篱东老菊独依然。

登临不减青山兴,陶写犹怀白石编。

待得秋风稍凉冷,方壶深处扣真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涉世

涉世头将白,耽诗貌欲枯。

晨斋参玉版,夜渴饮冰壶。

咄咄知今是,栖栖愧故吾。

穷通端有命,一笑视平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