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惟一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诗中通过行走和空间的描绘,阐述了佛教中的"一尘观"和"不动如来"的理念。
"走尽四天下,只在一尘中",形象地说明了世间万物看似广大无边,实则皆在"一尘"(即微小的物质)之中,体现了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的相对性。
"不离一尘中,周遍四天下",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念,即使在微观世界里,也能洞察宇宙的广大。
"不是神通,亦非力假",否定了超自然的力量,主张一切皆由心生,是内在智慧的体现。
"有人知得著落",指的是那些领悟到真理的人,他们能进入"妙喜世界",即内心的清净与喜悦,这是不动如来的境界,象征着超越世俗的宁静与觉悟。
最后两句"其或未然,一任钻龟打瓦",则是对未能达到此境者的宽慰,无论外在如何纷扰,只要保持内心平静,便是真正的不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传达了禅宗关于心性的修炼和宇宙观的教义,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