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

一洗干戈眼,舟穿乱石间。

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

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

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洗净了战争的眼眸,船在乱石中穿行。
如果不是因为深深躲避战乱,怎能饱览眼前的山川。
江水突破重重包围,水流湍急,仿佛天空仅剩一线缝隙。
人们常说三峡艰险,这条路却足以让人攀登挑战。

注释

干戈:战争。
舟:船。
乱石:散乱的石头。
避地:躲避战乱的地方。
饱看:尽情欣赏。
溃:突破。
横:横亘。
一线:狭窄的一条线。
三峡:长江上的三个重要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险:艰险。
追攀:追逐攀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大藤峡》。诗人通过描绘舟行于大藤峡中的景象,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丽与险峻。"一洗干戈眼"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战乱纷扰的喜悦,"舟穿乱石间"则刻画了峡谷中水流湍急、怪石嶙峋的画面。接下来的两句"不因深避地,何得饱看山",诗人庆幸自己能在此处隐秘之地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流露出对山水之美的赞叹。

"江溃重围急,天横一线悭"进一步描绘了江水奔腾、天空狭窄的场景,运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三峡的险峻。最后两句"人言三峡险,此路足追攀"呼应开头,既总结了峡中山水的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条险峻之路的向往和挑战精神。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大藤峡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子苍携和章见过用韵为谢

胡岭三年自窜流,归来差慰此生浮。

政缘天下无双士,非为江东第一州。

悬榻坐中难入眼,设罗门外少回头。

袖诗不意高轩过,问里人曾到此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五月六日为丛珍之集于南池呈座中诸公

今日携壶地,南池信杖行。

红蕖争入眼,白鹭最关情。

待得跳珠雨,来听打叶声。

菰蒲最深处,只欠小舟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公廨莲池

浪说吾邦小,清池思有馀。

水风凉枕簟,荷气馥衣裾。

客位经过少,官曹簿领疏。

良辰不行乐,秋水落芙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壬戌岁除作明朝六十岁矣

禅榻萧然丈室空,薰销火冷闭门中。

光阴又似烛见跋,学问只如船逆风。

一岁临分惊老大,五更相守笑儿童。

休言四十明朝过,看取霜髯六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