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岭道中十八首(其九)

古寺倚云岑,幽亭阚乌道。

肩舆行处高,西风落人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号]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梨岭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古寺倚云岑”,以“古寺”点出地点的古老与庄严,“云岑”则描绘出山峰之高峻与云雾缭绕的景象,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古寺与云岑的相依,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次句“幽亭阚乌道”,“幽亭”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阚”字生动地描绘了亭子俯瞰道路的情景,仿佛在观察人间百态。“乌道”则以乌黑的道路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整个画面充满了深邃的哲思。

“肩舆行处高,西风落人帽。”这两句直接描绘了行进过程中的动态场景。诗人乘坐轿子,行走在高耸的山路上,西风吹来,不仅带走了帽子,也吹散了旅途的疲惫与尘埃。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也是对自由与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47)

黄仲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梨岭道中十八首(其十)

衰草绕山深,暗泉缘涧响。

岧峣岭路高,白云随足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养]韵

梨岭道中十八首(其十一)

花发不知名,水落石潭响。

山川争秀丽,吟馀足清赏。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养]韵

梨岭道中十八首(其十二)

树拥碧山深,水急寒滩浅。

佳景难收拾,新诗谩裁剪。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铣]韵

梨岭道中十八首(其十三)

野烧明荒山,寒林覆深涧。

风景役吟魂,忘却浮生叹。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