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怀徐杏文寄妹

重把阳关奏。叹河梁、一枝摇落。忍歌折柳。

明日依然分两地,此后可禁消瘦。

思往事、那堪回首。

欲问天涯羁旅客,见离人、如此伤心否。

毫欲染,泪沾袖。红尘扰扰参能透。

最消魂、三宵小聚,匆匆分手。

惆怅空江烟水阔,浑似当年别后。

惟愿取、长教厮守。

差喜相逢时不远,记西湖、早桂飘香候。

离别恨,浓于酒。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金缕曲》以深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许。开篇“重把阳关奏”,借用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境,表达了在离别之际,再次弹奏起送别的曲调,预示着即将面对的分别之苦。

“叹河梁、一枝摇落。忍歌折柳。”通过“河梁”、“折柳”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河梁,古代送别之地;折柳,则是古人送别时赠柳以表留恋之情。此处以“一枝摇落”形容离别时节的凄凉景象,而“忍歌折柳”则表达了即使心中满是不舍,也难以抑制地唱起送别的歌曲。

“明日依然分两地,此后可禁消瘦。”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离别后各自生活的忧虑。即使在明天,两人将分隔两地,未来的日子里,如何承受这份孤独与思念?

“思往事、那堪回首。欲问天涯羁旅客,见离人、如此伤心否。”诗人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却无法忍受再次回首,担心远方的旅人是否也能感受到此刻的悲伤。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也流露出对自身情感的深刻洞察。

“毫欲染,泪沾袖。”诗人想要用笔墨来倾诉心中的情感,但泪水已先一步模糊了视线,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

“红尘扰扰参能透。”在繁忙喧嚣的世间,诗人感叹能否真正看透离别的真谛,表达了对现实的困惑与挣扎。

“最消魂、三宵小聚,匆匆分手。”回忆起短暂相聚的美好时光,与离别时的匆忙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离别的伤感。

“惆怅空江烟水阔,浑似当年别后。”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过去的离别相联系,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惆怅感。

“惟愿取、长教厮守。”在离别之际,诗人表达了对长久相伴的渴望,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差喜相逢时不远,记西湖、早桂飘香候。”虽然现在分离,但诗人期待着下次相聚的日子不会太远,希望能在西湖边,早桂飘香之时再次相会,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离别恨,浓于酒。”最后,诗人以“离别恨”的强烈情感,比喻为浓烈的酒,形象地表达了离别之痛的深沉与难以忘怀。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2)

俞庆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秋宵玩月,寄怀修梅

花影认朦胧。碧汉苕苕玉露浓。

新雁数行云影渡,匆匆。书此芸笺寄远衷。

罗袖怯金风。万籁无声独听蛩。

小立廊前窥月色,溶溶。照尽闲愁总是空。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满庭芳.秋夜偶成

宝篆销沉,寒蛩凄咽,征鸿天际哀鸣。

一钩斜月,四壁静无声。

猎猎西风吹梦,闻夜柝、逆旅心惊。

银灯黯,空阶堕叶、关塞不胜情。疏砧。

添客思,倚阑无语,一片愁心。

听丁丁虬箭,渐近三更。

小步花阴寂寂,玉露冷、庭院风轻。

楼头笛,谁家吹起,午夜更凄清。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浪淘沙.赋桂

丹桂暗飘香。瘦影横窗。蜂黄初映越罗裳。

金谷梦回人语寂,悄整新妆。斜倚曲阑旁。

雨霁风凉。玉杯承露醉仙乡。

不媚东皇甘寂寞,占尽秋光。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南楼令.秋夜与阶青弟作

有意听疏砧。悠悠客思深。笑年来、每逐征尘。

千里家山清夜梦,天际月,最关情。金粟认前身。

心如秋水明。绕东篱、戏扑流萤。

漫擪玉箫吹古怨,惊宿鸟,振双翎。

形式: 词牌: 唐多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