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二首(其一)

夜榻近虚檐,独卧玉蟾冷。

梧桐气先夺,端不碍清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梗]韵

翻译

夜晚我睡在接近屋檐的床榻上,独自感受着月光的寒意。
窗外的梧桐树似乎带走了些许凉意,但这并不影响清冷月色的洒落。

注释

夜榻:夜晚的床榻。
虚檐:靠近屋檐的空旷处。
独卧:独自躺着。
玉蟾:明亮的月亮,这里指月宫中的玉兔。
冷:寒冷。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古人常用来象征凄凉或高洁。
气先夺:气息或影响力先侵入。
端:竟然,反而。
清影:清冷的月影。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夜之美的诗句,通过对境况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在秋月下的孤独与清冷感受。

“夜榻近虚檐”,“榻”指的是床头靠背的地方,这里用来指代卧室。"虚檐"则是无实质的屋檐,即窗户。在这深夜中,诗人躺在床上,与天空相接的窗户旁,只剩下了冷清的月光陪伴。

“独卧玉蟾冷”,“独卧”表明诗人的孤独与寂静,“玉蟾”是古代对月亮的美称,常用以形容明亮洁净,如同玉石一般。这里则是说在这宁静的夜晚,只有那轮冷清如玉的月亮陪伴着诗人。

“梧桐气先夺”,"梧桐"指的是梧桐树,秋天时其叶子会随风飘落,"气先夺"则是说在这之前,就已经被那微妙的秋意所占据。梧桐叶子的细微气息,似乎比月光更早地抢先侵袭了夜空。

“端不碍清影”,这里的“端”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不碍"即是不妨碍,不阻挡,“清影”则是那轮明亮如水的月光。这句表达了诗人的宁静与月光之间没有任何障碍,保持着纯净和安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之景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强调那份宁静与清冷,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在深秋夜晚独自沉浸于月光下的孤寂美好。

收录诗词(518)

李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相关古诗词

秋夜待月

白毫光里玉魂飞,留看常娥醉魄迷。

一任檐牙沸蝙蝠,忍将明镜照狐狸。

形式: 七言绝句

秋晓

床头窗眼白,秋曙溜以光。

暗蛩亦念晓,唧唧话夜长。

披衣看天东,谁与搴扶桑。

急风吹云翳,高树摇青苍。

疏疏冱寒蕊,散作菊雨凉。

此景岂虚属,老火候已藏。

一室清净缘,竹阴覆缣缃。

手拊霜雪枝,隐几待众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虾蟆碚

水晶宫中玉虾蟆,多年栖息嫦娥家。

忍饥不及一夜啖明月,天帝怒尔谪下三峡脚手犹爬沙。

婪酣大肚饱清气,但见琼流珠液百尺垂唅呀。

峡人只作泉水看,不知元和漱咽犹是月之华。

从来至味不可说,陆羽只作第四誇。

可怜提瓶肥羜子,强饮百斛莫救肝胆邪。

我闻老蟾之酥乃仙药,能使风草化作黄金芽。

何如闭口自润泽,换尔丑质生角牙。

会当骑尔却上月宫去,下看桑海渺渺凌苍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送王郁教授

阴山多风埃,白日下雨雹。

君子何必陋,士气见淳朴。

巴江亦能骚,兰陵善为学。

斯文随所化,后辈仰先觉。

褐衣怀美质,隐隐含山璞。

先生来何迟,绚秀待追琢。

板舆行不难,双雁度云邈。

未嫌一箪蔬,颇胜五鼎渥。

教人此其本,何异垫巾角。

我昔困齑盐,为子得妙斲。

王明躬孝治,正要夔典乐。

小试台阁资,还来侍经幄。

形式: 古风 押[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