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其五)

自怜须鬓白如银,不道今年遇此迍。

数亩薄田俱付水,百般老病尽随身。

念渠漂泊无家者,与我同为失所民。

终夜忧吟声不绝,半因忧已半忧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生活困顿的感慨。首句“自怜须鬓白如银”描绘了诗人对自己的衰老形象的自怜,以“白如银”比喻须发斑白,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次句“不道今年遇此迍”则表达了对今年遭遇不幸的惊讶和叹息,"迍"字暗示了生活的艰难。

第三句“数亩薄田俱付水”,通过“薄田”和“付水”形象地写出田地遭受灾害,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无望。第四句“百般老病尽随身”进一步强调了身体的衰弱和疾病的困扰,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楚。

接下来,诗人将自己与那些“漂泊无家者”相提并论,他们都成了“失所民”,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共鸣。最后两句“终夜忧吟声不绝,半因忧已半忧人”揭示了诗人忧虑的深度,不仅是自己的困境,更是他人的苦难,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逆境时的自我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05)

龚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其六)

一经水旱便流离,风景萧条思惨悽。

到处唤春空有鸟,连村报晓寂无鸡。

颓垣废井荒芜宅,垢面蓬头瘦损妻。

更有社公同寂寞,年来不复享豚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其七)

骤雨狂风日夕并,海涛奔涌势如城。

一朝稻付深渊没,不复人从大道行。

官府乏储难画策,田家无计可求生。

老夫亦是沟中瘠,莫怪歌声似哭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其八)

田畴不见见江湖,烟火人家大半无。

薄熟岂能周晚岁,实徵安得副官租。

豸冠素解矜民瘼,奏牍终能达帝都。

昨日喜闻停免政,不忧鞭挞烂皮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千墩夜泊上郑明府

扁舟夜泊千墩浦,耳内都无鸡犬声。

到处试从村老问,无人不颂宰官清。

一年秋赋相将毕,两月春田次第耕。

恻隐愿加时赈给,莫劳安抚问民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