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行

五月无芳草,经年不见花。

苍烟埋古木,朔吹卷龙沙。

犹逢阿母海,愁看白博叉。

彷佛南箕下,遥遥望汉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五月没有芬芳的花草,多年未见花开的景象。
茂密的青烟笼罩着古老的树木,北风吹过,卷起漫天黄沙。
仍然能遇见像母亲海一样的地方,却满怀愁绪地看着白色的博叉。
仿佛身处南箕星座之下,远远眺望着远方的汉家天下。

注释

五月:指农历五月。
芳草:盛开的花草。
经年:多年。
花:开花。
苍烟:浓厚的青烟。
古木:古老的树木。
朔吹:北方的寒风。
龙沙:沙漠中的沙丘。
阿母海:比喻宽广无垠的大海,可能象征母亲般的慈爱。
愁看:满怀愁绪地看。
白博叉:可能是对某种白色物体的描述,也可能象征着忧愁或困境。
彷佛:好像。
南箕:古代星宿之一,形状像舀东西的簸箕。
汉家:汉朝,这里可能代指中原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的《塞北行》,描绘了塞北荒凉而寂寥的景象。五月本应草木繁茂,但这里却“无芳草”、“不见花”,显示出边地的贫瘠和生机的匮乏。"苍烟埋古木",用烟雾笼罩着古老的树木,渲染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而"朔吹卷龙沙"则以强劲的北风卷起漫天黄沙,形象地展现了边塞的恶劣气候。

诗人笔下的"犹逢阿母海",可能指的是黄河,暗指身处异域仍能遥想故乡的母亲河,流露出思乡之情。"愁看白博叉"中的"白博叉"可能是对边疆地形的描述,也可能象征着战事或艰难困苦,诗人的心情因此而沉重。最后两句"彷佛南箕下,遥遥望汉家"中,南箕是古代星宿之一,诗人仿佛在南箕之下眺望远方的中原故土,表达了深深的思归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塞北的荒凉与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具有浓厚的边塞诗特色。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寒食有感

辇下相知把酒稀,更逢寒食泪沾衣。

五浆道路何尝馈,三径荒芜未得归。

春事沉沈寒惨惨,暮烟漠漠雨微微。

杏花零落春还半,空看帘间燕子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敬题箕颍集后二首(其二)

太史推经学,先君得最深。

文章八面敌,辛苦一生心。

禁掖传新句,公卿录苦吟。

遗留示有子,捧卷泪盈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敬题箕颍集后二首(其一)

昔侍先君日,多令诵近诗。

尚知涂抹处,犹记唱酬时。

竟负经邦志,终为造物疑。

篇篇亲训释,字字念恩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暑后喜雨

雨因祈祷得,连日作廉纤。

候变凉飙肃,人皆和气添。

秋旸犹执热,竹色故侵檐。

但喜穹崇德,难从甲乙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