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

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

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回。

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

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鹓鹭满云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一声清脆的雷鸣从九重天上传来,万物因之生机盎然,心意已开。
朝阳伴随着仪仗队升起,春风无需等待北斗星转回就已吹拂大地。
眼见菖蒲叶催促农事繁忙,共同举杯庆祝椒花映衬的长寿盛宴。
想要了解这太平盛世的全貌,只见满朝文武如鹓鹭般聚集在云端的殿堂。

注释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处,古代常用来形容天庭或皇帝的居所。
跸: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斗杓:北斗七星中的斗柄,古人用来指示季节和方向。
菖叶:菖蒲的叶子,古人认为有辟邪和催耕的作用。
椒花:花椒的花,象征长寿和吉祥。
振振鹓鹭:鹓鹭比喻官员,振振形容众多的样子。
云台:古代宫殿的高台,也指朝廷或官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喜悦和祥瑞之气。"九霄清跸一声雷"以强烈的动态开篇,展现出天地间自然力量的震撼。紧接着"万物欣荣意已开"则是对万物更新换代、生机勃发的描写,显示了诗人对春日景象的喜悦之情。

"晓日自随天仗出"进一步深化了时间与空间的交织,太阳如同帝王乘坐天上的车辇而出,以其光芒照亮大地。接着"春风不待斗杓回"则是对春风催生作用的描绘,它并不等待星象的变化,便开始了它促进万物生长的工作。

"行看菖叶催耕籍"中的"菖叶"指的是萝卜,诗人在外出观察到农事已经开始,人们正在忙碌着准备春耕。"共喜椒花映寿杯"则是对节日欢庆景象的描绘,椒花盛开,与人的寿辰相映照,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鹓鹭满云台"则是诗人对太平盛世景象的向往。在这样的时代里,连鸟类都显得活泼欢快,栖息在云端之上的高台上,这些都是对和谐美好社会状态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春天自然界生命力与人间节庆喜悦气氛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太平盛世理想之境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

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

璿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

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斋日致语口号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赵倅成伯母生日致语口号

今朝寿酒泛黄花,郁郁葱葱气满家。

愿得唐儿舞一曲,莫嫌国小向长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寒食宴提刑致语口号

云间画鼓叠春雷,千骑寻芳戏马台。

半道已逢山简醉,万人争看谪仙来。

淮西按部威尤凛,历下怀仁首重回。

还把去年留客意,折花临水更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