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早秋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乾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荷叶菱角绿意参差不齐,初秋时节水满池塘。
清晨的凉意生自北边的栏杆,夕阳余晖洒落在东边的篱笆。
露珠饱满蝉鸣声也慵懒,风干的柳树显得有些衰败。
我已超过潘岳二十岁,何必再为年华老去而悲伤。

注释

荷芰:指荷叶和菱角。
参差:形容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水满池:池塘里的水涨满了。
早凉:清晨的凉爽。
北槛:北边的栏杆,常用来指庭院的边界。
残照:夕阳的余晖。
东篱:东边的篱笆,常用来象征田园生活。
露饱蝉声懒:露珠充足,蝉因滋润而懒得鸣叫。
风乾柳意衰:风吹干了柳树,柳树显得凋零。
过潘二十岁:潘岳,古代文人,此处指作者已经超过潘岳的年龄(30岁)。
何必更愁悲:没有必要再为年华流逝而忧愁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秋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设定了整个画面:池塘中的荷花和芰草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时间已经迈入新的季节。

接着,诗人写道"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这里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清凉气息,以及夕阳西下的光影变化,给人以时序更替的感受。

在"露饱蝉声懒,风乾柳意衰"一句中,诗人通过露水滋润后的蝉虫懒惰的声音和秋风吹过后柳树叶子萎靡的景象,再次强调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

最后,"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一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我反思。这里的“过潘二十岁”指的是诗人年轻时期已经过去,通过对比古代才子潘岳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青春易逝和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慨,同时也提醒自己不必过于沉浸在愁绪之中。

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个人的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池上早夏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池上即事

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

钿砌池心绿蘋合,粉开花面白莲多。

久阴新霁宜丝管,苦热初凉入绮罗。

家酝瓶空人客绝,今宵争奈月明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池上即事

行寻甃石引新泉,坐看修桥补钓船。

绿竹挂衣凉处歇,清风展簟困时眠。

身闲当贵真天爵,官散无忧即地仙。

林下水边无厌日,便堪终老岂论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