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杂感

烟波愿未遂孤舟,又值风云惨淡秋。

故主恩犹思凤阙,新亭泪枉洒金瓯。

一枰忍看残棋劫,万斛难抛去国愁。

海月不知人世变,夜来依旧照中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客中杂感》由清代诗人林宝镛所作,通过描绘客居异乡的复杂情感与思绪,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感慨。

首联“烟波愿未遂孤舟,又值风云惨淡秋”以“烟波”、“孤舟”为意象,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漂泊之感,同时“风云惨淡秋”则暗示了时局动荡,暗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身处异乡,愿望未能实现,面对的是萧瑟的秋景,以及变幻莫测的政治局势。

颔联“故主恩犹思凤阙,新亭泪枉洒金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其中,“故主恩”表达了对昔日君王或国家的眷恋与感激之情,“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新亭泪”源自东晋时期名士在新亭聚会,因国破家亡而相顾无言,泪下如雨的故事,这里借指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力与悲痛;“金瓯”比喻完整的国家,此处则暗指国家的破碎与沦陷。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国家衰败的哀伤。

颈联“一枰忍看残棋劫,万斛难抛去国愁”运用围棋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围棋中的“残棋劫”象征着国家的危难与不可逆转的命运,而“万斛”则夸张地形容了诗人内心沉重的离国之愁。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尾联“海月不知人世变,夜来依旧照中州”以海上的明月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尽管海月见证了无数人间的兴衰更替,但它依然平静地照亮着中原大地,象征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总有不变的真理与希望存在。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坚韧不拔精神的写照。

综上所述,《客中杂感》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厚谊、对现实的无奈与忧虑,以及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士大夫普遍的情感状态与社会风貌。

收录诗词(4)

林宝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庚子春同诸友游南投分县衙感赋

胜日寻芳挈伴来,此间畴昔胜蓬莱。

寒松古柳青青在,寥落空堂半绿苔。

江山易主迹空存,废廨残檐燕雀喧。

傥使重逢屠二尹,也应咄咄暗销魂。

荆棘铜驼感慨长,旧衙壁垒叹荒凉。

屠公琴鹤今何在,空剩寒鸦噪夕阳。

形式: 古风

台阳笔记题词(其一)

闽峤儒官四十年,台阳风土一编传。

都关国计民生事,莫拟虞衡志异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台阳笔记题词(其二)

书生敢上防边策,草莽难忘靖海功。

读罢奇文空眼界,鹭门关键在胸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偕沈笛亭许存奏过林痴仙无闷草堂

十里遥瞻白板门,数家烟火自成村。

等身著作存诗卷,乱世功名付酒樽。

谈笑却嫌春夜短,山林始信布衣尊。

相逢禁说沧桑事,旧雨凋零已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