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行

岳州地多古松树,千株万株植官路。

故老犹能记岁年,行人不解知朝暮。

临江西来烟雾起,夹谷连山一百里。

黛色寒通七泽云,秋声夜捲三江水。

郡城之北江水东,鄂王祠庙丹青空。

英雄为谟本宏远,古水至今多烈风。

忠魂义魄杳何在,故物依然见遗爱。

繁枝百世人不剪,直气千寻我当拜。

六年前过蒲圻城,古松阴中三日行。

空山倒挂雷雨黑,盛夏常贮炎风清。

邮亭传舍总萧瑟,郁抱烦襟亦飘逸。

回岩峭壁奔洪涛,老蔓长藤翻白日。

只今复向巴立道,野草渐多松渐少。

仄径孤根半蚀苔,夕阳几树空垂茑。

昔时所见合抱材,断枝落叶随蒿莱。

过客山中想清籁,行徒道上愁黄埃。

辇山舆岭万千重,半作豪家楼上栋。

古人之力今人劳,大厦明堂不得用。

年年官吏催斧斤,故老虽怒那敢嗔。

傍枝出地子成树,野妇山樵摧作薪。

驿前数干聊可数,我忽见之再三抚。

霜皮露甲如虬蟠,雾鬣烟鬟学龙舞。

阴森气象凛犹昔,翠色长标不可侮。

荒林旷野识者稀,终为谁家起廊庑。

回首鄂庙秋山阿,庙前之树无高柯。

鬼神诃护亦徒尔,英灵不返将如何。

达人且勿怨摇落,志士胡为伤轗轲。

君看世事尽如此,拔剑听我松前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古松行》描绘了岳州官路上千株万株古松的壮观景象,以及它们历经岁月沧桑后的风貌。诗中通过描绘古松的生长环境、历史记忆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首句“岳州地多古松树,千株万株植官路”,点出古松的规模和位置,接着“故老犹能记岁年,行人不解知朝暮”强调了古松见证了历史的流转。接下来的诗句“临江西来烟雾起,夹谷连山一百里”描绘了松树所在环境的壮丽景色,而“黛色寒通七泽云,秋声夜捲三江水”则渲染了松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人进一步借古松抒发对英雄鄂王的怀念,“郡城之北江水东,鄂王祠庙丹青空”,惋惜英雄事迹的消逝。然而,古松的坚韧象征着英雄精神,“忠魂义魄杳何在,故物依然见遗爱”,表达对英雄遗风的敬仰。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六年前路过蒲圻城时的古松情景,以及如今松树减少、野草丛生的衰败景象,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古人之力今人劳,大厦明堂不得用”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资源浪费和英雄未得善终的遗憾。

最后,诗人以“拔剑听我松前歌”收束,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呼吁人们不必过于哀叹,应像古松一样坚韧不屈。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611)

何景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号:白坡
  • 籍贯:又号大复山
  • 生卒年:1483~1521

相关古诗词

津市打鱼歌

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鱍鱍收百万。

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

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

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

江边酒楼燕估客,割鬐砍鲙不论百。

楚姬玉手挥霜刀,雪花错落金盘高。

邻家思妇清晨起,买得兰江一双鲤。

筛筛红尾三尺长,操刀具案不忍伤。

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形式: 古风

偏桥行

城头日出一丈五。偏桥长官来击鼓。

山南野苗聚如雨。饥向民家食生牯。

三尺竹箭七尺弩。朝出射人夜射虎。

砦中无房亦无堵。男解蛮歌女解舞。

千人万人为一户。杀血祈神暗乞蛊。

沙蒸水毒草根苦。上山下山那敢?。

蠢尔苗民尔母侮。虞庭两阶列干羽。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省中公宴

今日何日公宴会,紫薇垣下填车盖。

总戎太监争邀呼,御史中丞立相待。

坐花馔玉绮席陈,愧我何能居上宾。

劝酬尽是文武士,列坐俱为藩臬臣。

广堂潭潭长百武,堂前挝钟复搥鼓。

击石弹丝逐横吹,清歌缓节随轻舞。

酒阑起酌明烛前,横金鸣玉声珊珊。

交衢夹道灯火乱,仰看月出楼台间。

诸公豪俊世希有,协恭同寅重边守。

幸时夷方不用兵,簿书之暇得饮酒。

只今天子布洪仁,九州四海俱同春。

清风想见唐虞出,玉座欣曕日月新。

诸公于此复何虑,矢志盟心思致身。

形式: 古风

大石关行

青山千仞城百尺,云中嵯峨列万石。

关门控险铁不如,万人可望不可踰。

蛮兵一朝杀关吏,驱马入关履平地。

山头矛戟多于草,弩箭射甲如射缟。

当关秪用一夫力,胡为万卒犹难保。

君不见山上城堞毁,楼倾四壁立。

青狸苍兕朝对啼,白蒿黄云暮愁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