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新亭

不识梯山路,今闻驾壑桥。

蛟龙深窟宅,松竹半云霄。

与子成二老,由来非一朝。

崖藤如暂寄,还往肯辞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从未走过山路,今日听说有壑桥。
蛟龙居住在深邃洞穴,松竹林立直插云霄。
和你一起变老,这样的缘分并非一日之功。
山崖上的藤蔓像是暂时寄居,来回奔波又怎会嫌路遥。

注释

不识:未曾。
梯山路:山路。
今闻:今日听说。
驾壑桥:壑桥。
蛟龙:神话中的水怪,比喻强大或威猛的人。
深窟宅:深邃的洞穴。
松竹:常绿植物,象征坚韧和高洁。
半云霄:几乎接近云端。
与子:你我。
成二老:一起变老。
由来:自古以来。
非一朝:不是一蹴而就的。
崖藤:山崖上的藤蔓。
如暂寄:像是暂时寄居。
还往:来回。
肯辞遥:愿意嫌弃遥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龙溪新亭》,描绘了山中的一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不识梯山路”,表达了诗人初次来到此地的惊奇和对山路崎岖的感慨;“今闻驾壑桥”则点出新亭的位置,暗示了旅程的艰辛和发现的喜悦。

“蛟龙深窟宅”运用比喻,将山中的溪流比作蛟龙的居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溪流在山谷中的深邃和神秘;“松竹半云霄”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松竹挺立,直插云天,显示出山林的高洁与宁静。

“与子成二老,由来非一朝”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度岁月,彼此相伴成长,友情深厚经久不衰;“崖藤如暂寄,还往肯辞遥”以崖藤随风飘荡为喻,象征着诗人和友人虽然生活可能有起落,但彼此间的往来并不因距离而减少,情谊如同藤蔓般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龙溪新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仲夏细雨

霢霂无人见,芭蕉报客闻。

润能添砚滴,细欲乱炉薰。

竹树惊秋半,衾裯惬夜分。

何当一倾倒,趁取未归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似贤斋竹

大暑不可度,小轩聊复开。

只消看竹坐,不必要风来。

岂待迷时种,何妨腊月栽。

叶端须雨打,有句索渠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同逢子韵寄逮子促其归

九日清尊要及辰,谁令形迹滞瓯闽。

饶阳城畔趋庭子,长乐坡前入幕宾。

并倚门闾吾二老,相求原隰汝三人。

借令不共黄花酒,莫与西风作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吕居仁力疾作诗送行次其韵

雪屋风窗逼岁穷,一杯情话与谁同。

向人寡偶无如我,抵老相知独有公。

文字欲求千古事,簿书还费二年功。

新诗已佩临分语,况复哦诗是病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