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其二)

月指山间颇不平,何须江上有风清。

用之不竭词虽侈,却道平分意未宏。

严子五言终耐久,隐侯千载已寒盟。

肯于明月相料理,定有清风不世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月亮映照山峦起伏,哪里需要江面风平浪静。
虽然词藻丰富,但表达的公平之意并不宏大。
严子的五言诗长久流传,而隐侯的千年约定已成冷淡之事。
若能与明月共度,必有超凡的清风相伴之情。

注释

月:月亮。
指:指示,映照。
山间:山峦。
颇:相当,非常。
不平:起伏不平。
何须:哪里需要。
江上:江面。
风清:风平浪静。
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词:诗词。
虽:虽然。
侈:丰富,华丽。
却:但是。
道:表达。
平分:公平分配。
意:心意。
未宏:不宏大。
严子:严子陵,古代隐士。
五言:五言诗。
终:终究,长久。
耐久:持久流传。
隐侯:隐侯,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
千载:千年。
已:已经。
寒盟:冷却的盟约,指关系疏远。
肯:愿意。
料理:陪伴,共度。
清风:清风明月,象征高洁。
不世情:超凡的情谊。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名为《再次前韵(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月指山间颇不平,何须江上有风清。”这两句是说,即使月光照耀下,山峦也不平坦,但又何必在江上寻求那清风呢?这里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用之不竭词虽侈,却道平分意未宏。”这两句则是在说,即便是使用尽量丰富的辞藻来形容某种境界,也难以完全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胸怀抱负。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语言表达力度的深刻认识。

“严子五言终耐久,隐侯千载已寒盟。”这两句中,“严子”、“隐侯”应是古代人物的简称或别号,而“五言”可能指的是某种文学形式或者哲学思想。全句是在说,即便是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也未必能完全契合诗人的心意。

最后,“肯于明月相料理,定有清风不世情。”这里是说,只要真诚地与明月共度时光,就一定能够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俗的情怀。这两句强调了内在情感的纯粹和对永恒之美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以及他所追求的超越时空的情怀与境界。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有人说用

寄语纷纷利欲人,不知何者是经纶。

行藏未可便轻议,学问先须辨得真。

莫把空言来误世,要明明德去新民。

大凡体立方言用,且著工夫检自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有感

岁月飘零事转乖,未能凭酒放眉开。

萧萧棠棣悲离黍,寂寞芝兰閟野莱。

生计半随豪气坏,放心犹傍圣经回。

秋来旱势滔滔远,谁念苍生正可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前人韵

弹冠事业耳边新,我梦何因到紫宸。

自古为仁知不富,如今学道岂忧贫。

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

志士不忘在沟壑,不应后世便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前韵寄郑悦斋

单骑冲寒发路东,只缘归计太疏空。

三年事外多闲日,一别花间几信风。

出处莫期当世合,功名要与古人同。

凭君试问真消息,应已西兴唤短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