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其一)

彭城初识子,照眼白而长。

异梦成先兆,清言得未尝。

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

咄咄真相逼,诸生敢雁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初次在彭城遇见你,明亮且高洁如白玉般长久。
你的奇异梦境似乎预示着什么,你的言谈深邃且未曾尝尽。
岂止是懂得礼仪,还想弥补诗歌的缺失。
你的才华咄咄逼人,学生们都自愧不如,不敢与你并肩前行。

注释

彭城:地名,指徐州。
照眼:耀眼,引人注目。
白而长:形容人的气质纯洁且高尚。
异梦:奇异的梦境,可能象征着不寻常的预见或灵感。
先兆:预示或象征。
清言:深刻的言论。
知礼意:理解并遵循礼仪之道。
诗亡:指古代诗歌的流失或缺乏。
咄咄:形容才能出众,令人惊叹。
真相逼:才华横溢,仿佛逼近现实。
诸生:泛指学生。
敢雁行:比喻不敢与你并驾齐驱。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初识时的场景和心境。"彭城初识子,照眼白而长"一句,通过对眼神的形容,展现出友人的气质和个性,既有亲切之感,又不失庄重。此处“照眼”可理解为目光清澈,或许暗示着对方心灵的明净。

接下来的"异梦成先兆,清言得未尝"则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交流方式和深刻的情感联系。诗人通过提及“异梦”,表达了与友人之间情谊的深厚,以及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心灵相通。

"岂惟知礼意,遂欲补诗亡"则转向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尊重,诗人不仅仅是认识到了友人的个性,更希望通过诗歌来传承这种精神。这里的“诗亡”可能指的是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理念,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传承,就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

最后两句"咄咄真相逼,诸生敢雁行"则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学问追求的态度,以及对待友人的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咄咄"形容声音或情绪,给人一种紧迫感;“真相逼”可能暗示着探索真理的紧要性;而“诸生敢雁行”则是对那些追求知识的人的一种激励和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在学术的天空中。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更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文学、学问以及精神传承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其二)

非无伯鸾志,独有子云悲。

恨子非天合,犹能使我思。

儿曹莫悽恸,老眼欲枯萎。

会哭皆豪杰,谁为感旧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三首(其三)

龙困尝鱼服,羊儇或虎蒙。

匆匆成鬼录,愦愦到天公。

偶落藩墙上,同游羿彀中。

回看十年事,黄叶卷秋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异鹊,并叙

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

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

是时乌与鹊,巢鷇可俯拿。

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

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

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

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

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

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豭。

柯侯古循吏,悃愊真无华。

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

仁心格异族,两鹊栖其衙。

但恨不能言,相对空楂楂。

善恶以类应,古语良非誇。

君看彼酷吏,所至号鬼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次韵詹适宣德小饮巽亭

君方梦谪仙,我亦吊文园。

江上同三黜,天涯共一樽。

涛雷殷白昼,梅雪耿黄昏。

归去多情雨,应随御史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