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疴杂诗(其六)

老妻日据灶觚听,邻有神符治病灵。

佛祖不如天使贵,劝余多诵《可兰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文化中东西方宗教观念的碰撞与融合。黄遵宪以亲身经历和感受,描绘了在病痛中寻求治愈的日常场景,通过对比中国传统医学与外来宗教信仰,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不同文化态度的复杂性。

首句“老妻日据灶觚听”,描绘了家中老妻每日在灶边忙碌,同时倾听各种治疗建议的场景,体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关怀与传统智慧。接着,“邻有神符治病灵”则暗示了邻里间流传着某种神秘的治疗方法,可能带有民间信仰色彩,强调了社区中人们对于健康与福祉的共同追求。

“佛祖不如天使贵”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佛教与基督教(天使象征基督教)进行比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观点:西方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更为尊贵或有效。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对西方宗教的态度从好奇到一定程度上的接纳与认同。

最后,“劝余多诵《可兰经》”表明了作者在病痛中被劝说更多地阅读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进一步体现了当时社会中多元宗教信仰并存的现象,以及个人在面对疾病时可能尝试多种宗教或哲学思想以求得精神慰藉和身体康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健康问题,更折射出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的复杂心态和文化交融的现实。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养疴杂诗(其七)

波光淡白月黄昏,何物㜑娑石上蹲?

欲废平生《无鬼论》,回头却是黑昆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养疴杂诗(其八)

处裈残虱扫除清,绕鬓飞蚊不一鸣。

高枕胸中了无事,如何不睡又天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养疴杂诗(其九)

桃花红杂柳花飞,水软波柔碧四围。

五尺短绳孤棹艇,小儿欢曳鳄鱼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养疴杂诗(其十)

一溪春水涨瀰瀰,闲曳烟蓑理钓丝。

欲觅石头无坐处,却随野鹭立多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