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

风送潮头急,扁舟雪浪抛。

两峰巍伏虎,一水气腾蛟。

洞辟渔翁宿,樯高飞鸟巢。

中流诗思阔,无处著推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渡过扬子江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深沉思考。首句“风送潮头急,扁舟雪浪抛”以动态的画面展现江面的汹涌与船只在波涛中的颠簸,风力之大仿佛将潮头推向急促的节奏,而船只则在雪白的浪花中摇摆不定,生动地刻画出渡江时的紧张与刺激。

接着,“两峰巍伏虎,一水气腾蛟”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远处的山峰比作伏卧的猛虎,形象地表现出山势的雄伟与险峻;而江水则被比喻为腾跃的蛟龙,既展现了水流的灵动与力量,也暗示了江面的广阔与深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洞辟渔翁宿,樯高飞鸟巢”则进一步展示了江边的生活场景。渔翁在洞穴中栖息,与自然和谐共存;而高高的桅杆上,飞鸟筑巢,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和谐。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中流诗思阔,无处著推敲”表达了诗人身处江心时的思绪广阔,灵感涌现,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这不仅是对诗人创作状态的描绘,也是对诗歌艺术追求的深刻体现,强调了在自然美景面前,人类语言的局限性与诗歌创作的无限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渡江时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一)

计渡扬子江,哀鸿来满目。

老弱或提携,终朝断复续。

百里无炊烟,残垒争露宿。

滩头罗拜迎,哀向我舟哭。

舟人未成言,风送片帆速。

仰天顿地呼,口乾呼不复。

形式: 古风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二)

遥指南兰陵,血战降强虏。

生聚悲十年,宫室尽禾黍。

白骨何累累,隐约随篙橹。

当春长荻芦,白日泣风雨。

世无滴血儿,何时安抔土。

形式: 古风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三)

郊原有人耕,茅屋数椽治。

姑苏城不遥,渐有可人意。

冠盖喧金阊,笙歌集廛肆。

共欣物华鲜,已忘沧桑异。

舟送遗孑归,衢读劝农示。

大吏正招徕,流民何异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丹阳道中

一塔指朝暾,巍然雉堞存。

断碑留胜迹,残垒吊忠魂。

草长凄风帚,桥连旧日村。

伤心遗士卒,犹说向军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