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晋公

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

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

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

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

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方苞所作,名为《裴晋公》。诗中通过描绘裴晋公的形象与境遇,表达了对裴晋公忠诚、正直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

首句“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直接点明了裴晋公坚守原则、不畏权贵的高尚品德。接着,“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裴晋公向君主进谏时,君主却如同盲人和聋子一般,无法理解其深意,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昏暗。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表明裴晋公在晚年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但内心与外界的差异日益明显,可能是指他与朝廷的立场不合。接下来的“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则揭示了裴晋公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比喻他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描述了宫廷内部的腐败与混乱,以及边境的不安定局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而“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则赞扬了裴晋公在东部地区仍然保持着与朝廷的联系,显示了他的影响力和忠诚。

最后,“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表达了裴晋公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内心的清高与坚韧,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像在绿野中一样,保持自己的精神力量。“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则表明裴晋公不仅关心个人的命运,更关注国家的未来,希望能在乱世中找到一片安定之地,从事农业,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裴晋公形象的刻画,既赞美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方苞所处时代政治状况的深刻洞察和忧虑。

收录诗词(16)

方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 字:灵皋
  • 籍贯: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
  • 生卒年: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

相关古诗词

明妃

汉帝惜艳色,明妃出后宫。

曲中留哀怨,横塞诗人胸。

茑萝随蔓引,性本异贞松。

众口不瑕疵,多怜所遇穷。

若使太孙见,安知非女戎。

昭阳为祸水,岂让倾城容。

形式: 古风

严子陵

君臣本朋友,随世分污隆。

先生三季后,独慕巢由踪。

真主出儒素,千秋难再逢。

故人同卧榻,匪直风云从。

孤高一身远,大猷千古空。

岂伊交尚浅,将毋道未充。

卧龙如际此,焉敢伏隆中。

形式: 古风

将之燕别弟攒室

诘旦将戒徒,独步登山冈。

泪枯不能落,四顾魂飞扬。

往时重暂别,而今轻远行。

岂忘岵屺诗,言此裂中肠。

死者不可留,何况客异乡。

家贫无储蓄,老母甘糟糠。

翁性嗜醇醪,客至羞壶觞。

所恨尔长逝,出门增恛惶。

尔能奉晨昏,细大无遗亡。

长兄虽笃谨,不若尔精详。

日夕下山去,身世两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赴热河晚憩溪梁

群山作秋容,萧然如静士。

月出烟光融,山空疑远徙。

解鞍步河梁,高天净无滓。

傥值身心閒,景物睹尤美。

因羡耦耕人,销声向云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