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伏波

可叹迂疏一老翁,岂堪床下拜梁松。

明珠薏苡犹难辨,万里争教论杜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马伏波》由金代诗人密璹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马伏波与现实中的老翁形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首句“可叹迂疏一老翁”,以“可叹”开篇,点明了对老翁的同情与惋惜之情。“迂疏”二字,既描绘出老翁的性情特点——行事不拘小节,为人直率,又暗含对其遭遇的无奈与哀怜。老翁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一位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智者,其生活境遇与社会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次句“岂堪床下拜梁松”,进一步深化了对老翁处境的描绘。这里运用了典故,“梁松”是东汉时期名臣,以其忠诚正直著称。老翁“床下拜梁松”,意味着在当今社会中,像老翁这样坚守原则、正直无私的人,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礼遇,甚至可能遭受误解与轻视。这一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偏颇与不公。

后两句“明珠薏苡犹难辨,万里争教论杜龙”,继续深化主题,将老翁的遭遇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其中,“明珠薏苡”出自《史记》,比喻真伪难辨的事物;“杜龙”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用来象征那些混淆视听、误导舆论的人。这两句诗意在指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辨别真伪、是非往往困难重重,而那些试图澄清事实、维护正义的人,却常常被误解或忽视。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与道德价值的深切忧虑。

综上所述,《马伏波》不仅是一首对特定人物命运的感慨之作,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与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密璹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独到见解,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50)

密璹(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侯

辟谷轻身慕赤松,不知谁举傅春宫。

君方避溺犹居水,忍使馀波及四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对镜二首(其一)

镜中色相类吾深,吾面终难镜里寻。

明月印空空受月,是他空月本无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对镜二首(其二)

明明非浅亦非深,何事痴人泥影寻。

照见大千真法体,不关形相不关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夏晚登楼

登楼晚暑复相攻,快意清风忽此逢。

云似碧山天似水,霁波平浸两三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