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孝甫见赠十首(其八)

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

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原宪甘心于贫穷常自得其乐,子春受伤后很少有人同情。
巷子南边只有那位陈居士,时常像文殊一样前来探问请教。

注释

原宪:指孔子的学生原宪,以安贫乐道著称。
甘贫:乐意处于贫穷状态。
自开:自我宽慰,自得其乐。
子春:可能指另一位古人,具体人物有多种说法,这里泛指受伤的人。
伤足:脚部受伤。
巷南:巷子的南边,指地理位置。
陈居士:指姓陈的隐士或修行之人。
时学:时常学习或模仿。
文殊:文殊菩萨,佛教中智慧的象征,这里比喻有智慧的人。
一问来:前来提出问题或探讨学问。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朋友间互相关怀、交流思想情感的诗。开头两句“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表达了对朋友困境和身体不适的关心。"原宪"可能是作者友人的名字或代称,而"甘贫"则显示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子春"同样可以理解为另一位朋友的名字,"伤足"则反映了他当时的身体状况。

第三句“巷南唯有陈居士”指出了在南巷中唯一可交谈的人是陈居士,这里可能隐含着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附近友人稀少的孤独感。"时学文殊一问来"则表明作者与陈居士之间的思想交流,"文殊"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菩萨,象征智慧。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友情,以及在精神上相互扶持的情景。它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也反映出他们对知识和智慧的共同追求。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酬孝甫见赠十首(其九)

每识闲人如未识,与君相识更相怜。

经旬不解来过宿,忍见空床夜夜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酬孝甫见赠十首(其十)

开坼新诗展大璆,明珠炫转玉音浮。

酬君十首三更坐,减却常时半夜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酬知退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

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酬胡三凭人问牡丹

窃见胡三问牡丹,为言依旧满西栏。

花时何处偏相忆,寥落衰红雨后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