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原先生挽诗(其一)

磊磊苍松姿,翁为何世人。

天风石床梦,历劫一欠伸。

弃官非为高,绝粮不知贫。

见人无过差,谐俗无缁磷。

纯天绝机事,老辈谁等伦。

精诚屈骚通,茹吐垂天垠。

高风遗世间,使我伤千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挽诗以苍松为喻,生动描绘了散原先生的高尚人格与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诗中“磊磊苍松姿”开篇即以苍松的坚韧不拔象征先生的品格,展现出一种坚定而独立的人生态度。接着,“翁为何世人”一句,既是对先生独特个性的赞叹,也暗含对其超越世俗的肯定。

“天风石床梦,历劫一欠伸”,以梦境中的天风和石床,以及历经沧桑后的轻松一伸,形象地表现了先生在世事变迁中的从容与豁达。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界的美好想象,更蕴含着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与释然。

“弃官非为高,绝粮不知贫”,这两句是对先生放弃官场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同时也揭示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这种选择并非出于高傲或逃避,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满足。

“见人无过差,谐俗无缁磷”,先生对待他人毫无偏见,与世俗和谐相处而不失本真,这种宽广的胸怀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令人敬佩。

“纯天绝机事,老辈谁等伦”,赞扬先生如同天性般纯真,绝无机巧之心,是老一辈中无人能及的典范。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精神境界的深刻认同。

“精诚屈骚通,茹吐垂天垠”,这里运用了屈原《离骚》的典故,表达了先生的精诚与才华如同屈原一般深邃广阔,能够包容天地。这不仅是对先生文学成就的赞誉,更是对其精神境界的极高评价。

“高风遗世间,使我伤千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先生高尚人格的深深敬仰与怀念,认为他的精神风范将永远流传于世间,让人为之动容,为之哀伤。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高尚人格的永恒颂扬。

综上所述,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散原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境界,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散原先生挽诗(其二)

一老不能容,神州何偪仄。

削迹入匡庐,洪荒忍结舌。

喜我跫然来,谈笑暖冰雪。

破戒盈诗篇,荒寒留謦欬。

浃月难竟留,分手若永诀。

赠行语何哀,万缘尽一刖。

岂意重合并,三载慰饥渴。

回首离合情,嗒焉肝胆绝。

形式: 古风

散原先生挽诗(其三)

冥心馀死灰,回天瘗孤愿。

穷途觅归墟,生趣略可见。

硕果惟此翁,岁晚矢婉娈。

旧京岁一来,深交天所鉴。

便拟投劾归,结邻为侣伴。

素心约二三,晨夕无隔间。

相依守心魂,寸隙聊把玩。

此愿深可哀,此约竟不践。

六合一游丝,萧寥空畔岸。

形式: 古风

九日寄诸弟上海

病身佳节若相违,强近清尊对落晖。

风景不殊怀抱尽,人间何世笑啼非。

剧怜宇旷蝇钻纸,遥羡云空雁脱围。

暂得心降书远至,万方一概欲安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识先买白菊一盆甚佳

年来全负菊花期,初浥寒香三两枝。

几叶残经摊坐次,一钩冷月入帘时。

凋晨严夜独宜我,妙色华光合似谁。

欲写精神惭笔力,沉吟空惜出尘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