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檎近(其二)双调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形式: 词牌: 红林檎近

翻译

风雪初晴,水乡天暮增寒冷。树梢上,雪片下落如羽毛;房檐边,冰溜如齿晶莹。门巷堆积刚欢喜,可惜慢慢又消融。竹枝托雪压弯腰,清池涨水微波涌。
天晴好穿屐,宴晚方欢腾。梅花性喜严寒,月下雪中亭亭。眼望前山,白衣横卧,浓云变得澄清。放下酒杯,招呼同伴,攀高看得分明。

注释

红林檎近:词牌名。
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树杪:树梢。
杪,细梢。
牙:冰柱挂在檐上似牙齿。
琅玕:像珠子的美玉。
迤逦:曲折连绵,这里是“慢慢地”意思。
翩翻:竹枝叶压上了雪,弯曲下来。
屐:木头拖板鞋。
对:面对。
香。
横素:横卧有淡雪。
愁云:浓重的阴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水乡的景象。"风雪惊初霁"写出了雪后初晴的惊喜,"水乡增暮寒"则传达出傍晚时分寒意更甚的感受。"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细致描摹了雪花飘落和屋檐上的冰凌,富有动态美。接下来,诗人感叹积雪虽美,但转瞬即逝,"才喜...可惜..."流露出惋惜之情。

随着天气转晴,诗人期待在晴朗的日子里漫步,"步屐晴正好",并计划晚间聚会欢庆,"宴席晚方欢"。梅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成为冬日的一道亮丽风景。最后,诗人面对前山的素白景色和愁云,选择登高远眺,寻求心灵的慰藉,"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展现出诗人的情感起伏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季水乡的景致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红罗袄.大石秋悲

画烛寻欢去,羸马载愁归。

念取酒东垆,尊罍虽近,采花南浦,蜂蝶须知。

自分袂、天阔鸿稀。空怀梦约心期。楚客忆江蓠。

算宋玉、未必为秋悲。

形式: 词牌: 红罗袄

红窗迥.仙吕

几日来、真个醉。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指。

花影被风摇碎。拥春酲乍起。

有个人人,生得济楚,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未。

情性儿、慢腾腾地。恼得人又醉。

形式: 词牌: 红窗迥

西平乐.小石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

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

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

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

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形式: 词牌: 西平乐 押[麻]韵

西河.金陵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形式: 词牌: 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