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庐陵别驾有慈闱,到处官亭见綵衣。
总为青山能送老,不知黄壤却同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所作的《余倅父子挽词二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别驾父子的哀悼之情。诗中以庐陵别驾(可能是指一位在庐陵任职的官员)和他的父亲为例,描述了他们一生致力于公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官亭之中常见他们的身影。"綵衣"一词,可能指的是官员的官服,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职责。
"总为青山能送老",诗人感慨他们一生都在为官,仿佛青山见证了他们的岁月流逝,青山似乎成了他们退休后理想的归宿,暗示他们期待在自然中度过晚年。然而,"不知黄壤却同归"一句,笔锋一转,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即使青山再美,最终也无法逃脱死亡的共通命运,表达了对父子离世的深深哀痛。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去官员及其家庭的同情与感慨。
不详
几回欲去醉花傍,此事如今转渺茫。
不独哦诗吊金谷,更令掩袂忆刘郎。
闻说当年歌鹿鸣,黄花八月牡丹生。
何人为续夷坚志,好向桥东问姓名。
年年二月看花时,野笛小园长短吹。
谁道今年看花日,鞦韆门外鼓声悲。
华屋共言清净想,长途还作去来缘。
念君阴德有如此,何事春风却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