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照物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白天的阳光不再照耀万物,天空中只有浮云飘荡在广阔无垠的天际。
傍晚时分,风起浪涌,连屋顶上的瓦片也被吹得杂乱无章。
行走间我眺望蔡河,背负泥土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隋堤两岸曾住着无数人家,如今却像春天的蚕箔般纷乱不堪。
听说河水已经决堤多处,暂且只能放宽对城郭的保护措施。
夜晚,妇人和孩子们哭喊声此起彼伏,如同西南的洪水漫溢成沟壑。

注释

白日:白天。
寥廓:广阔无垠。
风涛:大风和波浪。
纷泊:杂乱无章。
蔡河:河流名。
负土:背负泥土。
隋堤:古代水利工程。
乱若:混乱如。
决数道:多处决堤。
宽城郭:放宽城防。
妇子:妇女和孩子。
漫为壑:漫溢成沟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荒凉图景。开篇“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两句,生动地表达了天气的阴沉与自然界的萧索,预示着一种凄凉的情境。“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破败和荒凉之感。这里的“风涛”比喻战乱的猛烈,而“屋瓦更纷泊”则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诗人通过“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两句,表达了个人在面对战乱时的无力感和悲哀。这里的“我”似乎在河岸上徘徊,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无奈。

接下来的“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描绘了一幅战争导致家庭破碎、社会混乱的景象。“隋堤”指的是长城或其他古代防御工事的遗迹,而“春蚕箔”则是比喻战乱中人民四散逃亡的情形,好似春天蚕虫的茧。

最后,“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几句,诗人继续通过听到的战争消息和广阔的城墙来强化战乱的氛围。而“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则展现了战争中平民的惨状,他们在夜晚悲痛地哭泣,而四周则是无边际的废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之灾难的深切感受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白沟行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形式: 古风

白纻山

白纻众山顶,江湖所萦带。

浮云卷晴明,可见九州外。

肩舆上寒空,置酒故人会。

峰峦张锦绣,草木吹竽籁。

登临信地险,俯仰知天大。

留欢薄日晚,起视飞鸟背。

残年苦局束,往事嗟摧坏。

歌舞不可求,桓公井空在。

形式: 古风

白鸥

江鸥好羽毛,玉雪无尘垢。

灭没波浪间,生涯亦何有。

雄雌屡惊矫,机弋常纷纠。

顾我独无心,相随如得友。

飘然纷华地,此物乖隔久。

白发望东南,春江绿如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白鹤吟留钟山觉海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

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

汝谓松死,吾无依焉,吾方舍阴而坐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