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官渚守风

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夜晚的楚地船帆落下,避开风浪停靠在湘江的小洲边。
水田耕作先要浸湿草根,春天的火烧得连山都仿佛在燃烧。
早晨船泊时云雾弥漫,逆流而上的波浪显得吝啬。
飞来的两只白鹤,消失在远方,难以追寻。

注释

不夜:夜晚不停歇。
楚帆:楚地的船帆。
落:落下。
避风:避开风浪。
湘渚:湘江的小洲。
水耕:水田耕作。
先浸草:先浸湿草根。
春火:春天的火(指农事活动)。
烧山:仿佛山在燃烧。
早泊:早晨停泊。
云物晦:云雾弥漫。
逆行:逆流而上。
波浪悭:吝啬的波浪。
飞来:飞来。
双白鹤:两只白鹤。
过去:消失。
杳难攀:难以追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铜官渚守卫时的孤独与寂寞之感。

“不夜楚帆落,避风湳渚间。”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边塞的荒凉氛围。夜幕低垂,帆船停泊,诗人为了躲避风暴而寻找庇护之地,这里的“楚帆”指的是南方特有的轻舟,它们在铜官渚这样的边塞地带显得格外孤独。湳渚间的避风之处,也许是诗人唯一的安身之所。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这两句则通过对农业活动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一份生机与动感。“水耕”即利用水力来翻耕土地,这里提及它可能在于强调边塞地区人民的艰苦劳作。而“春火更烧山”,则是对春天山林中自然火焰(可能指的是草原上的野火)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无法阻挡的生命力和破坏力。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在这里,“早泊”意味着诗人提前寻找停靠之地,避免夜晚的风暴。云物昏暗不明,波浪汹涌而来,这些景象共同构筑了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最后两句通过对天空中飞翔双鹤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和无奈。诗人可能在感叹命运的无常,正如那些自由翱翔的白鹤一样,他也想摆脱现实的束缚,但又感到力不从心。

整首诗通过对铜官渚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边塞生活独特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

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

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黄鱼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鶺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