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鬘

阑干柳色含情绿。骚人心比阑干曲。莫道不销魂。

春红瘦几分。斜阳花影软。十二湘帘卷。

银甲上瑶丝。柔情筝雁知。

形式:

鉴赏

这首《菩萨鬘》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潘飞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柔美画卷。

首句“阑干柳色含情绿”,以柳色的绿意盎然,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借柳树的柔情似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寄托。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愫,引人入胜。

“骚人心比阑干曲”一句,将骚人(多指文人)的心绪比作阑干的曲折,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邃。骚人的心思如同阑干的曲线一般,时而婉转,时而直率,充满了变化和难以捉摸的韵味。

“莫道不销魂,春红瘦几分。”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春红,指的是春天的花朵,此处暗喻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诗人说,不要以为这些美好不会让人动容,它们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虽然美丽,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凋零,留下一丝丝的痕迹。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

“斜阳花影软,十二湘帘卷。”夕阳的余晖洒在花影上,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柔和而温馨。十二湘帘的卷起,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象征着一种轻盈与自由。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银甲上瑶丝,柔情筝雁知。”最后两句,诗人将情感寄托于音乐之中。银甲代表弹奏乐器的手指,瑶丝则是琴弦,柔情筝雁知,则是说音乐能够传达出深深的情感,仿佛能理解人心中的柔情。这里不仅体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音乐来传递和分享情感的愿望。

整体而言,《菩萨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收录诗词(209)

潘飞声(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卖花声

庭院悄无人。门掩黄昏。阑干慵倚独含颦。

不为愁花兼病酒,只是怜春。春梦记难真。

閒杀芳辰。倩谁心字夜香薰。

空有海棠新月上,知我销魂。

形式:

点绛唇

暮雨潇潇,晓来才觉东风软。满池花片。

看得春光贱。瘦减腰围,憔悴何人见。凭阑倦。

重帘不卷。误了归来燕。

形式:

虞美人.题倪耘劬司马花阴寻梦图

紫藤棚下霏香雨。人在花深处。梦魂如水一痕消。

不信人间真有可怜宵。寻思细细檀心印。

空把银蟾认。为谁唤起旧时情。

只是红墙遮不住箫声。

形式:

台城路.海山仙馆

花阴梦破衫痕碧,残荷冷摇苍翠。

曲曲回廊,閒閒野鹭,不管游人停舣。风窗半启。

占几叠湖山,几分烟水。

垂柳萧疏,宵来渐渐有秋意。

年来游侣散尽,便诗筒酒盏,随分抛弃。

雪阁吹箫,虹桥问月,风景依稀重记。荒凉若此。

又玉笛声中,落红铺地。隔岸归鸦,冷烟飞不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