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赠扬州挥使顾廷玉》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对扬州挥使顾廷玉的描绘,展现了其英武不凡的形象与高尚的品格。
首联“英武堂堂顾广陵,楼船随处狎良朋”,开篇即以“英武”二字点出顾廷玉的非凡气质,继而通过“堂堂”二字进一步强调其威严与气度。随后,“广陵”一词不仅指明了人物所在之地,也暗含着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紧接着,“楼船”与“狎良朋”描绘出顾廷玉豪迈的生活态度与广交贤士的情怀,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既有军事才能又不乏文人雅趣的英雄形象。
颔联“春花不到清歌院,驻节还依好事僧”,则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展现顾廷玉的高洁情操。春花象征着繁华与诱惑,而“清歌院”则代表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顾廷玉虽身处繁华之地,却能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选择与“好事僧”为伴,体现了他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与高远。
颈联“廿年常在客,平胡一剑拟先登”,将时间跨度与军事行动相结合,展现出顾廷玉长期在外征战,但始终心系国家安危的忠诚与决心。一句“拟先登”不仅表达了他对战场的渴望与准备,更体现了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
尾联“东风岁岁能相会,消我端溪墨数升”,以自然界的“东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同时,通过“端溪墨”这一细节,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暗示了顾廷玉不仅在战场上有所建树,在文墨之间亦有独到之处,展现了其多才多艺的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塑造了一个既英勇善战又风雅高洁的英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顾廷玉的深切敬仰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