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正民所作的《再和邦求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与自我反省。
首联“曾缀枫宸供奉班,异乡飘泊若为欢。”诗人回忆自己曾经在朝廷供职,如今却流落异乡,内心充满了苦涩与无奈。这里的“枫宸”借指皇宫,暗示了诗人曾经的官宦生涯。
颔联“翟公罗雀交情见,郑老无毡客坐寒。”运用典故,翟公罗雀比喻朋友离散,郑老无毡则形容生活贫困。这两句通过描绘朋友离散、生活困顿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颈联“稍喜羽书清紫塞,欲从鞍马愧儒冠。”诗人听到边疆安宁的消息,心中稍感欣慰,但想到自己无法参与其中,内心又感到愧疚。这里“羽书”指的是军事文书,“紫塞”代指边关,“鞍马”代表征战,“儒冠”则是文人学者的象征,表达了诗人既渴望为国效力,又自责于未能以实际行动贡献的复杂心情。
尾联“箧中未有归田赋,敢谓临波意便阑。”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写出归隐田园的诗篇,不敢轻易断绝对生活的期待。这里的“归田赋”出自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过秦论》,常用来比喻归隐田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心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对国家和平的期盼以及自我反省的复杂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