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就义啮指报母诗

文星耿耿恶星缠,虚度韶光十八年。

只望曾参养曾皙,岂知颜路哭颜渊。

白头老母身犹在,红粉佳人分未完。

待得血书归报日,一声儿子二声天。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惠生在京师就义前所作,表达了一位忠臣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文星”与“恶星”、“韶光”与“十八年”、“曾参养曾皙”与“颜路哭颜渊”的典故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首句“文星耿耿恶星缠”,以“文星”象征诗人的才华与正直,“恶星”则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处逆境的艰难处境。接着,“虚度韶光十八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虚度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这十八年间所经历的苦难与挑战。

“只望曾参养曾皙,岂知颜路哭颜渊”两句,通过引用孔子门徒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曾参照顾父亲曾皙,而颜回在父亲颜渊去世后悲痛欲绝,这两段故事分别代表了孝顺与哀悼,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之间的复杂情感。

“白头老母身犹在,红粉佳人分未完”两句,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己与心爱之人的关系尚未了结,体现了他对家庭与爱情的牵挂。

最后,“待得血书归报日,一声儿子二声天”两句,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牺牲的坚定决心。他期待着在牺牲后能够以“血书”向母亲报告自己的情况,同时预示着他的牺牲将会引起巨大的悲痛,既有对母亲的哀悼,也有对国家的忠诚与献身精神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对国家的忠诚以及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坚定与勇气,是明代忠臣精神的生动写照。

收录诗词(1)

梁惠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宝安八景诗(其一)市桥春涨

送春骤雨如翻盘,昨朝清浅今弥漫。

此时济川匪舟楫,生民岂免为鱼鼋。

长鲸跨江鳞甲动,阑干欲逐浪花涌。

惜哉无处唤吴儿,跨上潮头试一弄。

形式: 古风

宝安八景诗(其三)黄岭廉泉

旗峰万仞插天碧,山高水深来有脉。

古今酌遍野人杯,谁是夷齐谁盗蹠。

愿公激浊更扬清,大作霖雨均山城。

馀功不独苏久旱,且为赤子洗甲兵。

形式: 古风

宝安八景诗(其四)宝山石瓮

飞流千尺落崆峒,声似晴雷震地动。

松花竹木酿醴泉,素绠分碧银瓶冻。

当时汲水蛟龙怒,渴饮岂料鼪鼯污。

晋郡江山倘有灵,我公电扫看兹举。

形式: 古风

宝安八景诗(其五)彭峒水帘

峒门倚空如壁立,隔断红尘飞不入。

三秋风剪银河冰,四时天雨珍珠粒。

语清无比贵无价,是谁主张山中挂。

水晶宫殿岂无人,琴声玲玲明月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