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简寂观

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

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

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泯。

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

暂来尚如此,况乃终身隐。

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间的白云还在聚集,林中的红叶刚开始凋落。
秋日的风光引诱我悠闲漫步,忘记了自己身在何方。
傍晚投宿于灵洞,醒来后世俗的纷扰都消逝了。
名利之心既然已抛却,繁华尘世的梦也彻底消散。
短暂的隐居生活尚且如此惬意,何况是终身隐居呢。
如何治疗夜晚的饥饿,只需一匙云母粉足矣。

注释

岩:岩石。
白云尚屯:白云还聚集在一起。
林红叶初陨:树林中的红叶刚开始掉落。
秋光:秋天的光线。
闲步:悠闲地散步。
夕投:傍晚投宿。
灵洞:有灵气的山洞。
卧觉:躺下醒来。
尘机泯:世俗的纷扰消失。
名利心:对名利的追求。
既忘:已经忘记。
市朝梦: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亦尽:也完全消散。
终身隐:一辈子隐居的生活。
何以疗夜饥:用什么来缓解夜晚的饥饿。
云母粉:一种被认为有营养价值的粉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两句,以自然景观衬托出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岩石和云彩相互交织,树林中的红叶刚开始飘落,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通过“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淡泊,以及在大自然中漫步而忘却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接着,“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泯”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选择在山洞中过夜,躺下便入睡,远离尘世的喧嚣与复杂,让心灵得到彻底的释放和净化。

“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表明诗人已经将追求名誉和财富的心思抛诸脑后,对于朝廷的繁华如同一场梦境般已经不再关注。紧接着,“暂来尚如此,况乃终身隐”则是对当前这种隐居生活的一种肯定,并且希望能够长久这样。

最后,“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这一句,则用了一个比喻,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平静比作了一匙云母粉,可以解除夜晚的饥饿,象征着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愿望。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宿蓝溪对月

昨夜凤池头,今夜蓝溪口。

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

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寄元九

晨鸡才发声,夕雀俄敛翼。

昼夜往复来,疾如出入息。

非徒改年貌,渐觉无心力。

自念因念君,俱为老所逼。

君年虽校少,憔悴谪南国。

三年不放归,炎瘴消颜色。

山无杀草霜,水有含沙蜮。

健否远不知,书多隔年得。

愿君少愁苦,我亦加餐食。

各保金石躯,以慰长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寄元九

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

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唯有元夫子,闲来同一酌。

把手或酣歌,展眉时笑谑。

今春除御史,前月之东洛。

别来未开颜,尘埃满尊杓。

蕙风晚香尽,槐雨馀花落。

秋意一萧条,离容两寂莫。

况随白日老,共负青山约。

谁识相念心,韝鹰与笼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寄元九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