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色萧条傍谪居,体中今日定何如。
从他几载风尘吏,不作平津相府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寄吴明卿》组诗的第四首。在秋天的萧瑟景色中,诗人身处贬谪之地,内心不禁自问今日的状态如何。诗中流露出一种对官场尘俗的疏离感,以及对过往官职生涯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不再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通过对比自身与昔日官场的对比,诗人展现了一种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不详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长吏应怜道路傍,三年参佐有辉光。
纵书下考关何事,不必诗名入荐章。
楚娃双侍玉为颜,劝酒能歌雉子斑。
醉杀休论官不调,古来迁客几人还。
睢阳小吏困逢迎,醉后参差故态生。
莫倚甘泉曾献赋,君今久已罢承明。
来自庐山五老峰,梁园宾客更相从。
已知无意二千石,出处何如邴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