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庵赞

正法眼,曰破沙盆,曰漏灯盏。两段不殊,一倍相反。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匙挑不上,罪不重科。

但未知虚空消殒,毕竟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密庵赞》由宋代僧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探讨了佛法的深奥与实践的艰难。

首句“正法眼,曰破沙盆,曰漏灯盏”,以“破沙盆”和“漏灯盏”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佛法的真谛并非外在形式,而是内在的觉悟与理解。沙盆和灯盏的破损或漏光,象征着佛法的精髓在于其本质而非表面的完整或完美。

接着,“两段不殊,一倍相反”指出看似相似的两种情况其实有着根本的不同,强调了理解和实践佛法的复杂性。这种对比手法,旨在提醒读者深入思考佛法的内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

“钝置云黄山下老禅魔,匙挑不上,罪不重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佛法的实践比作难以攀登的高山,比喻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路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匙挑不上”暗示了佛法的深刻性和难以触及的本质,而“罪不重科”则表达了对修行者努力的肯定,即使未能完全达到目标,也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最后,“但未知虚空消殒,毕竟如何”提出了一个深奥的问题:即使我们了解了佛法的空性和无常,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使其成为指导我们行为的准则,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这句话鼓励读者不仅要理解佛法的理论,更要将其融入生活,付诸实践。

整体而言,《密庵赞》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法的实践与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佛法融入生活的哲学问题。

收录诗词(1648)

释居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拙庵赞

读旁行,倚松立。义不精,字不识。海涌云兴追不及。

形式: 古风

自赞(其一)

幼而不逊,长而无述,老而不死。贼贼。

临济未是白拈,自出洞来无敌。

形式:

自赞(其二)

字不识,禅不会,数米量柴,料水打碓。

不是末后全提,亦非现前三昧。

待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形式:

题慈观长老求赞

监本倔强,弗善劳谦。不识拙庵,他最不堪。

他亦人耳,我亦人耳。空自合空,水自合水。

卖弄跨门一机,至死无人发市。

父有重牙,其子无齿。没齿穿龈,如是如是。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