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辛稼轩(其四)

卧庐人昔如龙起,鼎足魏吴如等閒。

若结梅花为保社,林逋只合住孤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昔日居住在山野的人如同蛟龙般崛起
魏吴两国曾势均力敌,如同寻常

注释

卧庐:指隐居之处。
昔:过去。
如龙起:比喻声势浩大,迅速崛起。
鼎足:比喻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魏吴:指魏国和吴国。
等閒:平常,无足轻重。
若:如果。
结梅花:以梅花为盟约或象征。
为保社:保护和团结社群。
林逋:北宋诗人,以梅妻鹤子的隐士形象著名。
只合:只应,应当。
住孤山:居住在杭州孤山,林逋曾在此隐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过的作品,名为《呈辛稼轩其四》。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领悟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

“卧庐人昔如龙起”,这里的“卧庐”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常建在山上,用以瞭望或休息。诗人通过对比,将过去的人们居住在这样的建筑之中,如同龙一般雄伟而起,这不仅描绘了一种壮丽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鼎足魏吴如等閒”,“鼎足”指的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器物,而“魏吴”则是历史上的两个朝代。这句诗通过将鼎足与魏吴相比较,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平静观察和审视。

“若结梅花为保社”,这句话里,“结梅花”象征着纯洁高洁,而“为保社”则是希望能够守护和保持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也反映出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一句,“林逋只合住孤山”,“林逋”是一位唐代隐逸的文学家,而“只合住孤山”则表达了一种宁愿独自居住在偏远的山中,不愿意参与尘世纷争的心境。这既是对林逋生平的一种理解,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嚮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洁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呈陈总领五首(其五)

今上聪明过尧汤,师王忠纯如魏王。

君上戮力殄仇虏,六月戈甲飞冰霜。

泗州已复汉正朔,议饰寝庙修洛阳。

草茅蝼蚁百无用,山林岂复中原梦。

敬须洗眼候河清,读公浯水中兴颂。

形式: 古风

呈陈总领五首(其四)

商蚷驰河河可凭,精卫填海海可平。

物情大忌不量力,立志亦复加专精。

忆昨痛哭丽正门,白袍黑帽如游魂。

中书堂留草茅疏,不赐诛戮光宗恩。

暮年志气耻彫丧,广长阳中吊名将。

愿持上方三寸铁,细剖赤心告今上。

形式: 古风

呈陈总领五首(其三)

先生文章擅经纬,战法渊源如孔子。

当时蜒獠沸溪洞,一扫蛮风净如水。

胸中气压万人将,亿万貔貅资馈饷。

汉家火德接天统,秘计奇谋堪任相。

愿公飞章告天子,敌疾如风走如鬼。

形式: 古风

呈陈总领五首(其二)

太宗造唐刬隋乱,仁义结民过炎汉。

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

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

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