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董安人二首(其一)

雅望推前辈,承爱赖女师。

闺门传懿范,汤沐盛恩私。

万里骖鸾去,千秋宰树悲。

自应铭妇德,谁与篆丰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董安人二首(其一)》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表达了对逝者董安人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以“雅望推前辈,承爱赖女师”开篇,赞颂了董安人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与道德风范,以及在家庭中作为女性典范的角色,承爱之重,教育之功。

接着,“闺门传懿范,汤沐盛恩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董安人在家庭内部的影响力和受到的尊崇,强调了她在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方面的示范作用,以及家族对她深厚的情感与敬意。

“万里骖鸾去,千秋宰树悲”则以浪漫而哀伤的笔触,想象董安人乘鸾远行,预示着她的离世如同落叶归根,虽是千古之事,却让后人感伤不已。这里运用了神话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与情感深度。

最后,“自应铭妇德,谁与篆丰碑”表达了对董安人妇德的赞扬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为她立碑纪念者的期待与感慨。这两句既是对逝者品德的肯定,也是对后人传承与纪念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与高度评价,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道德伦理的重视与追求,以及对家庭、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挽董安人二首(其二)

令尹古循吏,郡君今胜流。

平生馀事业,晚岁极熏脩。

穗帐真成梦,灵辰竟不留。

遗风被箫挽,未觉九泉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霜杰集

先生人物魏晋间,题诗便欲倾天悭。

向来无地识眉宇,今日天遣窥波澜。

平生尚友陶彭泽,未肯轻为折腰客。

胸中合处不作难,霜下风姿自奇特。

小儒阅阀金匮书,不滞周南滞海隅。

枌榆连阴一见晚,何当挽袖凌空虚。

形式: 古风

谢吴公济菖蒲

翠羽纷披一尺长,带烟和雨过书堂。

知君别有臞仙种,容易难教出洞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易二首(其一)

立卦生爻事有因,两仪四象已前陈。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