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翁画竹

何人写此青琅玕,满堂萧爽生秋寒。

居然坐我三径下,数茎不动风珊珊。

柏溪先生隐于酒,戏拈秃笔如挥帚。

一幅淋漓竹亦醉,醉竹合与先生友。

矗矗三株状殊绝,迥若苍虬立烟雪。

别有一枝秀且长,青鸾整翮从风翔。

葛陂化龙去已久,至今屏障生辉光。

我观此图怀耿耿,墨花乱落团圞影。

素节偏宜君子堂,虚中独立尚书省。

尚书华省凤池隅,新长孙枝引凤雏。

夔龙礼乐方大备,伶伦之管公所须,此君安可一日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沈翁所绘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生动形象和深邃寓意。诗人以“何人写此青琅玕”开篇,将竹子比作青色的玉,强调其色泽之美。接着,“满堂萧爽生秋寒”,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仿佛秋天的凉意已经弥漫在房间之中。

“居然坐我三径下,数茎不动风珊珊”,诗人仿佛亲自坐在竹林之下,感受到竹子在微风中的轻轻摇曳,既静谧又充满生机。这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姿态,也暗示了竹子所代表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柏溪先生隐于酒,戏拈秃笔如挥帚”,这里提到的“柏溪先生”可能是诗人对沈翁的尊称,他以饮酒为乐,却在不经意间挥洒出如此生动的竹画。这一句巧妙地将沈翁的个性与艺术才华结合在一起。

“一幅淋漓竹亦醉,醉竹合与先生友”,竹子似乎也被这幅画所感染,充满了生命力。这不仅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对沈翁艺术成就的认可。

接下来的几句“矗矗三株状殊绝,迥若苍虬立烟雪”,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它们挺拔而独特,仿佛是苍龙立于云雾之中,展现出竹子的高洁与坚韧。

“别有一枝秀且长,青鸾整翮从风翔”,这一枝特别的竹子,如同即将展翅飞翔的青鸾,预示着生机与希望。

“葛陂化龙去已久,至今屏障生辉光”,这里引用了古代传说,表达了竹子虽历经沧桑,但其精神光芒依旧闪耀。

“我观此图怀耿耿,墨花乱落团圞影”,诗人被这幅画深深吸引,心中充满了感慨,墨迹仿佛随风飘散,留下斑驳的光影。

最后,“素节偏宜君子堂,虚中独立尚书省”,竹子象征着君子之德,适合布置在高雅的厅堂或官府之中,独立而庄重。

“尚书华省凤池隅,新长孙枝引凤雏”,这里运用了比喻,将竹子比作新长出的孙枝,预示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夔龙礼乐方大备,伶伦之管公所须,此君安可一日无”,最后,诗人强调了竹子在礼乐文化中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竹子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沈翁画技的高超,也蕴含了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君子之德的向往。

收录诗词(73)

冯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伯桢侍御之川中宪副

间何阔,逢诸葛。行且止,避御史。

御史今年三十几,廌绣翩翩带金紫。

圣主真忧万里外,使君建节三巴里。

刑天舞干亦自豪,精卫填海空复劳。

黄河悬水三千仞,呼风乱度难容舠。

嗟嗟王郎汝何往,古来得失如反掌。

长安大路多摧轮,况乃蜀道青冥上。

蜀道之难难于天,不如归问桑麻田。

振衣独上三峰颠,尘埃野马何茫然。

君不见雁门菟郡伊与鹿,南阳画诺亦见逐。

世间万事谁能卜,汝为远臣恩已足。

形式: 古风

平原庵僧索诗

平原何代观音堂,群峰矗矗云苍苍。

此地故多旅游者,归来下马亦清凉。

庵中老僧百不理,偶挈沙弥来聚止。

危楼高度贝叶经,凭阑倍觉香风起。

疋马青衫忆昔年,斜风细雨寺门前。

荏苒韶光数十载,题诗回首倍悽然。

形式: 古风

寿皇甫司勋

酌公金茎九霞之玉醴,献公霓裳五色之绯袍。

赠公长房二龙之竹杖,啖公玄圃千年之灵桃。

公能侣天倪,守天韬。

黄山白岳饶胜致,银筝翠管环薛涛。

一官不笑曼容拙,五言偏称长城高。

左锦囊,右卢敖,酒中圣,诗中豪,先生之乐其陶陶。

今年八十当一筹,筹添海屋长滔滔。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武林山水

十年梦作西湖游,今日还浮湖上舟。

涌金门外横塘路,数里垂杨锁玉楼。

楼前流水朝朝绿,湖光片片摇寒玉。

风中不断藕花香,烟外微闻采菱曲。

画船箫鼓载红妆,枫叶芦花映夕阳。

孤山鹤去亭犹在,太守堤存柳半黄。

岳王祠畔西陵路,夭矫长松不知数。

青天昼接两云高,紫气夜通天竺雨。

灵隐峰头月渐高,罗刹江边正暮潮。

望穷匹练腾沧海,坐久天香落锦袍。

江山万叠纷缭绕,烟光倏忽迷昏晓。

默存恍在化人都,凭虚何必蓬莱岛。

便欲移家住此间,浮槎载酒日看山。

不应世谛犹相恋,愁绝题诗醉里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