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苗道士山居

抱琴欲隐去,杖策访幽潜。

青溪无限曲,丹障几重帘。

水声全绕砌,树影半横檐。

甑尘炊暂拂,炉香尽更添。

短茅新缚荐,细藋始编檐。

写咒桃为板,题经竹作签。

紫文千岁蝠,丹书五月蟾。

三山今近远,飞路幸相兼。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隐士苗道士山居的场景,充满了隐逸与自然的韵味。首句“抱琴欲隐去,杖策访幽潜”便已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手持琴,携杖而行,意在寻找一处隐秘之地,表达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青溪无限曲,丹障几重帘”两句,以青溪的蜿蜒曲折和丹障(可能指山峦)的层层叠叠,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一同踏入了这神秘的山居世界。

“水声全绕砌,树影半横檐”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周围的自然景观,流水潺潺,树影斑驳,生动地展现了山间清新的气息和宁静的环境。

“甑尘炊暂拂,炉香尽更添”两句通过炊烟和炉香的细节,不仅表现了生活气息,也暗示了隐居生活的简朴与淡泊。

后半部分“短茅新缚荐,细藋始编檐。写咒桃为板,题经竹作签。紫文千岁蝠,丹书五月蟾”则详细描述了山居内景,从屋檐的编造到室内装饰,再到宗教仪式的准备,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对自然与超自然元素的融合。

“三山今近远,飞路幸相兼”最后两句,诗人思考着三山(传说中的仙山)的距离,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同时也寄寓了对与世隔绝、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学意味的隐居生活图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收录诗词(123)

王绩(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 字:无功
  • 号:东皋子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约590~644

相关古诗词

端坐咏思

张衡赋《四愁》,梁鸿歌《五噫》。

慷慨□□□,憔悴将焉如?

纷吾独无闷,高卧喜閒居。

世途何足数,人事本来虚。

三王无定策,五帝有残书。

咄嗟建城市,倏忽观丘墟。

明治若不足,昏暴常有馀。

寄言忘怀者,归来任卷舒。

形式: 古风

山中采药

采药北岩阴,乘兴独幽寻。

涧尾泉恒细,山腰溪转深。

石横疑路断,云暗觉峰沉。

薄暮归来去,松丘横夜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晚秋夜坐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

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敧池。

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

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在边三首(其一)

客行秋未归,萧索意多违。

雁门霜雪苦,龙城冠盖稀。

穹庐还作室,短褐更为衣。

自怜书信断,空瞻鸿雁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