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明辩所作的《颂古三十二首》中的第十三首。诗中以萝卜头禅师为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禅修者的境界。"萝卜头禅聒噪人",暗示禅师的教诲质朴直接,不加修饰,可能让一般人感到喧闹或难以理解;"霜刀累切了无痕",则形容禅理如霜刀般锋利,能深入剖析事物本质,却在传达中不留痕迹,仿佛切萝卜一般干脆利落。
"自古不通人咬嚼",进一步强调禅法并非寻常人所能轻易领悟,需要深入体味和实践;"只容衲子鹘崙吞","鹘崙吞"意为大口吞咽,形容禅者能够一口接纳并消化这些深奥的禅理,如同鸟儿吞食食物一般自然。整首诗寓言禅修的内在智慧,要求修行者要有超越常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才能真正领悟禅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