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冷泉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首句“关门落木忽惊秋”以秋天落叶的形象隐喻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时间感和季节变换的氛围。接着,“此地防边控上游”,点明了冷泉关的战略位置,强调其在边防中的重要性。
“为忆当年谁设险”,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的军事防御工程,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智慧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思。“转怜今日事堪愁”,则从历史的回顾转向对现实的忧虑,暗示了当前局势的复杂和令人担忧之处。
“云生霍巘高低见,雨涨汾河深浅流”,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动态美,同时也暗含着人事变迁的寓意。云雾缭绕的山峦,雨后涨满的汾河,都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美丽,也映射出人事的起伏不定。
最后,“何处角声听不尽,赵城城外夕阳楼”,以角声(古代军队中用于传递信号的号角)和夕阳下的赵城城外夕阳楼为意象,营造了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意境。角声似乎无尽地回荡在空中,夕阳下的古城楼则成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象征,引发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冷泉关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边防战略、历史变迁、自然美景以及个人情感的丰富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