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
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升起的过程,充满了动态美与自然之韵。
“欲见初容烛”,诗人以烛光的微弱预示着月光即将显现,营造出一种期待与神秘感。“将升尚有星”,在月亮即将升起之际,天空中还有星星点缀,这既是对夜晚景象的真实描绘,也暗示着月亮即将取代星辰,成为夜空的主角。
接下来,“渐高围渐小”描述了月亮逐渐升高,同时它的光芒也渐渐照亮周围,使得原本模糊的景物变得清晰,而月亮本身的轮廓似乎也在缩小,这种视觉上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感。最后,“云外转亭亭”,月亮越升越高,最终脱离了云层的遮挡,展现出它亭亭玉立的姿态,仿佛一位优雅的舞者,在夜空中翩翩起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秋之夜月亮升起时的美丽景象,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蕴含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深刻感受和美好想象。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明入庭阴白,寒侵酒气微。
夜深看更好,楼上渐人稀。
浮光看不定,重露试还无。
影翻狂舞客,明误已栖乌。
巧转上人衣,徐行度楼角。
河汉冷无云,冥冥独飞鹊。
猿狖号枯木,鱼龙泣夜潭。
行人已天北,思妇隔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