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八绝(其七)

猿狖号枯木,鱼龙泣夜潭。

行人已天北,思妇隔江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自然界的哀鸣与人类情感的深切交织。首句“猿狖号枯木”,以猿猴在枯木上哀号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连自然界的生命都在为这特殊的夜晚感到悲戚。接着,“鱼龙泣夜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鱼龙拟人化,它们在深邃的潭水中哭泣,似乎在诉说着对某种不可言说的哀伤。

“行人已天北”,诗人通过提到远方的行人在北方,暗示了离别与相思的主题。在这样的节日里,远离家乡的旅人只能独自面对孤独,思念之情难以排遣。而“思妇隔江南”则从另一角度表达了同样的情感,身处江南的思妇,与亲人相隔千山万水,只能在心中默默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对比和融合,营造了一种既广阔又细腻的情感世界,展现了中秋之夜独特的哀愁与思念之情。苏辙以简洁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在特定时刻下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八绝(其八)

看久须扶立,行贪遂失归。

谁能终不睡,烂醉羽觞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初到陈州二首(其二)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题滑州画舫斋赠李公择学士

窗户重重向日明,船居气味此中生。

汀洲出没丛花短,波浪澄虚两岸平。

窜逐南来身未稳,安闲感物意犹惊。

前贤事迹君今似,不愧当年画舫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宛丘见寄二首(其二)

献酬不用辞升斗,曲直何劳问尺寻。

要路风波无限恶,谪居情味最能深。

交从锦水初无间,邻卜共山已有心。

草圣诗豪并神速,数因南雁惠佳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