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砺

屏气处逆阱,衡虑画奇谋。

指日誓血语,高空开青愁。

决志揭大法,一洗天地羞。

永使臣子辈,耻列伪逆俦。

美俗薰古德,至治昭皇猷。

一统万万世,海宇咸蒙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郑思肖所作的《十砺》。诗中充满了对国家统一和道德正直的渴望,以及对伪逆之人的谴责。

首句“屏气处逆阱,衡虑画奇谋”,描绘了在逆境中屏息凝神,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的情景。诗人以“逆阱”比喻险恶的环境,以“奇谋”形容巧妙的策略,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冷静与智慧。

接着,“指日誓血语,高空开青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誓言在不久的将来,将用鲜血书写历史,同时内心深处也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愁。

“决志揭大法,一洗天地羞”,表明诗人决心推行正义的大法,彻底清除世间的一切不公与污秽,让天地间恢复清明。

“永使臣子辈,耻列伪逆俦”,强调了诗人希望臣民们永远以正直为荣,鄙视那些叛逆之人,体现了对忠诚与正直的崇尚。

“美俗薰古德,至治昭皇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俗和高尚品德的向往,以及对最高治理理念的推崇。

最后,“一统万万世,海宇咸蒙休”,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长久和平的愿景,希望整个世界都能享受到安宁与福祉。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激昂,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一刻积一日,因循忽七年。

孰云天道迩,不鉴下民冤。

海陆频征战,城池尽变迁。

吾君幸何地,数祷紫微垣。

形式: 五言律诗

十一砺四首(其一)

钱塘帝王都,宫阙高崔嵬。

盛治蔼无外,鼓舞如春台。

咸淳圣人去,山崩龙虎摧。

弹指变晦冥,铁围生劫灰。

丈夫吐一语,霍落飞风雷。

直排四海水,并走天外来。

手濯天地壳,永劫绝纤埃。

唤醒群盲儿,欢喜双眼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十一砺四首(其二)

我本渔樵徒,山水足嘉遁。

昔也为凤凰,今焉乃驽钝。

反思生为人,虚食国家饭。

讵甘死贼手,钳口违公论。

孤忠破众逆,弥久气弥健。

决当乘良机,为国行天宪。

勇往直无前,一举四海劝。

谈笑解倒悬,尽释下民怨。

生或不就绪,死当偿夙愿。

罔使竟食言,劫劫抱长恨。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十一砺四首(其三)

姬发誓孟津,集者八百国。

当时尽弃商,喜受钜桥粟。

独有首阳山,不生周草木。

至今插天高,与商无终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