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净惠院

方塘水未涨,荷芰新展绿。

游子惬轻衣,步与孤云逐。

初临寺外桥,已听钟声肃。

徐登山后亭,葱苍翳松竹。

诸峰却罗列,龙蛇互奔触。

红绡卷晴霞,白云落孤鹜。

了然身世忘,岂念冠带束。

平时谬持节,善地甘厚禄。

更穷泉石乐,曾未伸启沃。

何以报君恩,尧天漫凝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郭祥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方塘中荷叶初展、绿意盎然的景象,以及游子轻装漫步于山水之间的自在与惬意。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步与孤云逐”这一句,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接着,诗人引领读者穿越寺外的桥梁,耳边传来庄严的钟声,预示着即将进入一个更为静谧的世界。随后,他登上山后的亭台,眼前的葱郁松竹与远处错落有致的群峰,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画面。诗人以“龙蛇互奔触”来形容群峰的姿态,生动形象,富有动感。

在这一段旅程中,诗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红霞与白云交替出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天空景象。而“红绡卷晴霞,白云落孤鹜”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身世的忘却,对世俗束缚的解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他反思自己过去追求的权力与地位,认为这些物质上的追求不过是虚妄,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自由。在结尾处,诗人以“何以报君恩,尧天漫凝目”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题净众院赠蒙禅伯

南州三百寺,此寺最辉焕。

石开千丈渠,泉飞日华乱。

供僧无定员,连床接云汉。

经营始十载,物物悉已换。

上人固多才,不独悟禅观。

其师老黄蘖,简肃众所惮。

承音既亲切,妙顶醍醐灌。

登门已清凉,定步济彼岸。

融融接软语,群疑自消泮。

每游即忘还,微风洒尘汗。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题月渊亭

仰攀明月轮,俯瞰沧海渊。

乾坤惜形胜,此池何其偏。

灵溪九龙跃,仙山一峰圆。

微红散晴绮,远碧衬瑶烟。

幽香发野秀,接语皆老禅。

缘何近城郭,了无人世諠。

邂逅摄邦守,所乐多林泉。

唯忧代者至,不得经残年。

老矣宁复来,吟哦强留连。

他时考陈迹,不灭斯亭篇。

形式: 古风

送范端仲推官

范君建阳客,读书过万卷。

下笔又神速,数预贤能荐。

省闼复擅场,声名动海县。

一投红莲幕,阻上金銮殿。

志气老不衰,苦柏冒霜霰。

当涂少知已,薄禄势所恋。

君子困下僚,佞士即华选。

顾我驽散才,摄守颇优便。

公庭可罗雀,云山复对面。

坐卧临清风,吟哦挥羽扇。

相逢始相乐,瞥去若惊电。

君行我幽独,送君聊自谚。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池上晚景分得上字

秋风何处来,萧然洗炎瘴。

时要二三子,临池倒嘉酿。

逢辰既升平,览景又清旷。

寂无人世喧,颇觉神魄王。

雪鹭集沧洲,金乌没青嶂。

悠悠渔笛还,漫漫潮痕涨。

黄蜂立莲叶,赪鲤吹萍浪。

始信庄生言,观鱼乐濠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