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曹公传

南征北伐报功频,刘氏亲为魏国宾。

毕竟以丕成霸业,岂能于汉作纯臣。

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

驾驭英雄虽有术,力扶宗社可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南北征战功劳多,刘家亲近如魏国嘉宾。
最终还是曹丕建立了霸业,怎能对汉忠诚到底。
两京秋色尽显高大树木,两位祖先的恩泽惠及百姓。
虽然他能驾驭英雄,但维护国家社稷难道无人可用?

注释

南征北伐:指四处征战。
报功频:频繁上报战功。
刘氏:指刘姓王朝(如刘备)。
魏国宾:像魏国的贵宾一样被尊重。
毕竟:终究。
丕:曹丕,魏文帝。
霸业:建立强大的统治地位。
纯臣:完全忠诚的臣子。
两都:指洛阳和长安,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都城。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历史悠久。
二祖:可能指曹操和曹丕。
恩波:恩惠的波及。
驾驭:控制和使用。
英雄:杰出的人物。
术:策略或才能。
宗社:国家和家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读曹公传》,通过对曹操一生事迹的评述,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首句“南征北伐报功频”赞扬了曹操频繁的军事胜利,显示出他的英勇与才能。接着,“刘氏亲为魏国宾”暗示了曹操在政治上的地位,他虽为汉室之臣,但实际已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毕竟以丕成霸业”指出曹操最终通过扶持曹丕建立了魏国,实现了霸业。“岂能于汉作纯臣”则揭示了他对汉朝的忠诚并非纯粹,暗含着对曹操权谋的评价。接下来,“两都秋色皆乔木”借景抒怀,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相融合,寓言曹操虽逝,其影响犹在。

最后两句“驾驭英雄虽有术,力扶宗社可无人”总结了曹操的领导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虽然他善于驾驭英雄,但是否真能长久维护国家稳定,诗人提出了疑问。整首诗在赞美曹操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思考。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辱粹道兄弟寄书久不作报以长句谢不敏

病癖无堪吾懒书,交亲情分岂能疏。

深惭烟际两鸿雁,遗我罾中双鲤鱼。

故国青山长极眼,今年白发不胜梳。

几时得计休官去,笋叶裹茶同趁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二)

东京望重两并州,遂有汾阳整缀旒。

翁伯入关倾意气,林宗异世想风流。

君家旧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头。

莫倚西斋好风月,长随三径古人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樽酒,女郎台下水如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钱塘旧游

薄宦飘然笑漫郎,瑟洲花草弄幽芳。

莫教景物添春色,转觉山川是异乡。

南北峰岩空入梦,短长亭舍自相望。

湖边山寺清明后,相见兰开禊水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