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怀二首(其一)

野夫也复到城市,日暮还寻四壁庐。

蛩响露余将入户,人归月里又离居。

坐凭乌几都忘我,起对流萤且废书。

正忆青衿同舍子,别来秋兴各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从城市返回乡间草堂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首句“野夫也复到城市”,以“野夫”自指,暗示诗人虽身处繁华都市,但内心仍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接着“日暮还寻四壁庐”,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到简陋的草庐中,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的追求。

“蛩响露余将入户,人归月里又离居。”这两句通过秋夜特有的景象——蟋蟀的鸣叫和露水的痕迹,以及月亮下的人归,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独感。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坐凭乌几都忘我,起对流萤且废书。”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草庐中的生活状态。他独自坐在乌木制成的小桌旁,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仿佛忘记了自我;而当抬头看到飞舞的萤火虫时,又放下手中的书籍,被这自然界的美好所吸引。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平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最后,“正忆青衿同舍子,别来秋兴各何如。”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过去同窗好友的思念。在秋天的季节里,他回忆起与朋友们共度的美好时光,而现在分别已久,各自的生活如何,心中充满了牵挂和期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人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时间的无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归家途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怀二首(其二)

自拟身名如郑圃,宫环半亩日长扃。

褐衣颇笑非怀玉,茆屋何因却聚星。

树底蝉声希鼓瑟,灯前鸟字一谈经。

试言吾易耐东去,未识何人是姓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癸卯送仲弟正之赴试

偶因今日送行处,尚忆当年听鹿鸣。

马氏白眉占仲子,吴门霜鬓愧难兄。

秋来一雁寒江影,天外三山古帝城。

此去骞腾非所羡,期无温饱负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己酉送两弟正之立之赴试

秋水芙蓉映绿衫,殷勤送尔到江潭。

人能鸣世惭三凤,家有遗经是二南。

文入妙来无过熟,书从疑处更须参。

远游他日看之子,下泽疑叚吾已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送诸从游应试二首(其一)

一壑谋身世所疏,几人相伴此闲居。

月悬山馆谈经处,雪压林皋宴坐余。

向来衣钵吾将付,先辈文章子孰如。

亦知雅志轻青紫,好及明时早上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