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诸从游应试二首(其一)

一壑谋身世所疏,几人相伴此闲居。

月悬山馆谈经处,雪压林皋宴坐余。

向来衣钵吾将付,先辈文章子孰如。

亦知雅志轻青紫,好及明时早上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追求。诗人以“一壑谋身世所疏”开篇,点明了自己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选择。接着,“几人相伴此闲居”一句,既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孤独感,也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或许能找到心灵的伴侣。

“月悬山馆谈经处,雪压林皋宴坐余”,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深邃的氛围。月光洒在山馆之上,似乎在与诗人一同探讨经义;而雪覆盖的林间小径,则是诗人独坐冥想后的痕迹。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向来衣钵吾将付,先辈文章子孰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承与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后学的期待。他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希望他们能够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学者和思想家。

最后,“亦知雅志轻青紫,好及明时早上书”,诗人表明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他深知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对知识的追求,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在清明的时代,他愿意早起读书,继续探索学问的奥秘,体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自然景色、知识传承和人生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送诸从游应试二首(其二)

几年山泽共淹留,今日公车且见求。

杨柳扁舟吴苑夕,梧桐双阙汉京秋。

清时元不弃寒士,白壁谁将笑暗投。

都下逢人说论语,莫言师授是张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冯子声赴试

与君砚席辱周旋,义理蚕丝每共研。

颖悟最居德祖后,声名愧出照邻前。

身同槁木甘吾隐,赋就凌云羡尔贤。

莫道孙弘曾不遇,汉庭推毂在兹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褚生滔赴试

久撤皋比绝来往,褚生时复疑柴门。

文有波澜堪得髓,座无笙管只清言。

客心落叶秋江绕,别思平芜夕鸟翻。

此去期君战胜后,归来正对菊花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鄱阳别方道人

户庭不出已多年,千里随君意豁然。

饮醉或歌还或泣,鬓蓬疑鬼又疑仙。

讵知衰凤堪为笑,且学涂龟得自全。

今日别离何足恨,终期共住白云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